中国围龙屋之乡
浏览次数:2801 发布时间:2015-05-22
|
|
广东客家兴宁民居建筑极具特色,兴宁古老的客家民居有各种方、椭圆形、半月形土楼,还有四角雕楼、围寨等客家特色民居建筑,特别是造型独特的围龙屋,是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芭。
兴宁客家民居建筑中最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是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于一体的“围龙屋”。广东粤东兴宁等地所特有的客家“围龙屋”建筑艺术独具特色,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被国际建筑学界誉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殊形式之一,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粤东兴宁,是兴梅地区围龙屋群的中心地带,其规模、数量、形态,在中国甚至是世界上都是独树一帜的。围龙屋是广东兴宁最独特的特色旅游资源。
兴宁的“围龙屋”建筑,是最富广东客家建筑特色的一种古客家民居建筑群。 “围龙屋”一般墙基有灰沙粘土卵石夯筑,有冬暖夏凉的优点,规模较大,造型独特,建筑设置具有古代宫廷建筑遗制的色彩,集中反映出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土宫殿”。一般普通的围龙屋占地8亩、10亩,大围龙屋的面积已在30亩以上,建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有的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一座围龙屋就是一座广东客家人的巨大家族堡垒。围龙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示出兴宁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兴宁围龙屋一般座北朝南、依山傍水,在建筑上围屋的共同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有方、圆等形式。标准传统的围龙屋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圆形,屋大门前有禾坪、半月形池塘、照壁,和正堂后的弧形“围龙”组合而成。围屋前低后高,多层次的天井,有利于通风、采光和排水。特别是地下排泄渠道清污隔离的科学性堪称建筑史上的典范。大门前的禾坪供晾晒、活动和乘凉。池塘蓄水防旱防水、养鱼及净化污水,塘泥肥田,是一个科学的自给自足的小自然生态圈。工艺比较考究的围龙屋的柱、梁、窗、枋上雕绘精美的花鸟山水、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青砖铺地,花岗岩石料的柱子、台阶、显得浑厚大气,古色古香,十分典雅壮观。兴宁的围龙屋布局、式样多变,除了典型的半月形围龙屋,还有棋盘式带走马廊的围楼式围龙屋、有四角带碉楼的围龙屋、有带杠式的围龙屋、还有并蒂莲式的一大一小中间连通道的主次分明的围龙屋。
围龙屋是反映客家人在南迁过程中“族聚而居”的特有的民俗建筑文化象征,它直观地反映了广东三大民系之一的客家人在特殊环境中特有的生活方式、习惯,是粤东客家民情风俗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一座座具有客家建筑文化成就的的文物古迹。 兴宁围龙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一个独特的家族堡垒,也是一种客家特有的建筑艺术奇观!尽管它仍被尘土侵蚀而斑驳,但却以它特有的魅力,向世人展现出兴宁的客家人文建筑文化。
2009年3月始,兴宁市为配合梅州市将围龙屋“申遗”,在全市普查围龙屋。据调查统计,兴宁市的古民居近4000座,其中较有保存价值的特色古民居有114座,围龙屋有2400座,占全市古民居总数的半数以上。建筑面积最大的是坭陂镇汤一村的进士第(2万平方米);建筑年代最久远的是宁新街道办东风村东升围(始建于1127年,距今880多年);建筑保存最完整的是叶塘镇河西村的盘安围;建筑艺术最精美的是罗岗镇柿子坪村的善述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