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
天气预报:
“苏区”讲堂
浏览次数:927      发布时间:2015-05-22  

一、苏区知识简介

  (一)中央苏区的概念

    中央苏区是“中央苏维埃政权所辖地区”的简称,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指在1929年至1934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赣南和闽西及其周边地区创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当时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且地处各根据地的中心位置。

  (二)中央苏区建立的过程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败后,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寻求立足,1927年10月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1万余人,在井冈山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向赣西南出击,到1930年3月,相继建立赣西南和闽西苏维埃政权。1930年10月提出中央苏区概念,1931年1月正式成立中央苏区局。此后,中央苏区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开展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特别是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举行,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推动了根据地政权、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建设,成功取得了4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至1933年,中央苏区的范围迅速扩大,进入鼎盛时期,辖江西、福建、闽赣4个省级苏维埃政权,60多个行政县。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放弃中央苏区,踏上了艰苦卓绝的漫漫长征之路,中央苏区逐步丢失。

  (三)中央苏区建立的历史意义。

  中央苏区虽然从建立到丢失只有5年,但在中国现代历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央苏区对其他根据地建设起了鼓舞和示范作用。中央苏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经济建设,给其他地区红军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根据地建设起了鼓舞和示范的作用。

  二是中央苏区对其他根据地起到了中枢和指挥作用。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都设在中央苏区。这里能直接指挥湘赣、赣东北等根据地,并对比较远的鄂豫皖、湘鄂西等根据地进行战略指挥。

  三是培养锻炼了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的治党治国治军人才。特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大多数都是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中经过锤炼成长起来的。在1955年授予的10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中,其中有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陈毅、聂荣臻、罗荣桓、叶剑英等都在中央苏区战斗过;在1955年授予的十位中国人民解决军大将中,有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等是从中央苏区出来的。

    四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在中央苏区形成的。最重要的是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等。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

    五是形成了人民军队的作战原则。如依托根据地有利条件进行反“围剿”作战;实行战略退却,诱敌深入作战;集中兵力实行运动战、速决战和歼灭战等是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也是红军以后夺取胜利的重要经验。

 

二、“申苏”历程回眸

  (1)领导高度重视。2010年初,梅州市委决定在大埔成功获确中央苏区县后,全市其他县(市、区)开展申报中央苏区县的工作。我市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兴宁市申报中央苏区县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江理达任组长,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略宇和市委副书记罗颖安任副组长,成员由市有关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罗颖安兼任,副主任由党史室主任曾子平担任,成员由党史室、档案局、市志办、市老促会等单位抽调七人组成,办公室负责申报的日常工作。申报办根据我市实际,制订了详细的申苏工作计划,深入细致地开展具体工作,及时解决申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积极查找资料。申报中央苏区县最主要的就是要找到1930年冬到红军长征前,兴宁党、政、军组织隶属于中共苏区中央局领导的依据。根据中央党史室的要求,所有的依据都必须是原始材料,党史书刊中的所有研究成果都不作认定依据。由于苏区时期处于战争年代,当时的原始材料保存下来的本来就极少,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有些档案资料被废,要找到有较大价值的资料难度很大,这大大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为此,我们先组织大量人力对我市档案馆、党史室所有民主革命时期的资料进行全面普查,寻找有价值的材料,然后组织人员多次到江西的南昌、赣州、会昌、寻乌和广东的广州、龙川等地的图书馆、档案局、党史室查找资料,还到北京的国家档案馆、国家图书馆、中央党史室图书馆和南京的国家第二档案馆等单位查找资料。我们历经一年时间,行程二万多公里,共查阅档案目录二万多条,调卷六千多份,查阅各类党史书刊五百多本,复印资料六百多份。

  (3)深入研究材料。我市申报办专人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主要弄清1930年冬到1935年,兴宁党、政、军组织的名称、主要领导人、隶属关系、主要活动、重大事件以及各个时期苏区的范围等。在研究中我们发现,1930年10月《中央政治局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中指出,将闽西东江两特委合成闽粤赣特委,原属东江特委管辖的兴宁县委也随之改为闽粤赣领导,而闽粤赣后来成为中央苏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初步认为兴宁是中央苏区的一部分。但后来查到文件,1931年4月兴宁党组织(当时已合为五兴龙县委)又划归广东省委管辖,从而脱离中共苏区中央局的领导。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一些更重要的依据。如原中共兴龙县委委员、县革委副主席曾九华在《回忆中共兴龙县委的斗争历程》中说:1931年冬,五兴龙县委实际上由江西省管了。而当时的江西省就是隶属中共苏区中央局领导的,因此我们得出兴宁应属中央苏区范围的初步结论。接着我们又查到1933年9月15日《粤赣省苏维埃政府布告》,其中兴龙县委书记、县革委主席蔡梅祥当选为粤赣省苏维埃临时执委。说明兴龙县委隶属于粤赣省领导,而粤赣省又是属于中共苏区中央局领导的。在《中央苏区——寻乌一个半月动员工作总结报告》中,也详细介绍了兴宁大坪、罗岗、罗浮等处的革命斗争情况。还有张凯在《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坚持游击战争的回忆》也提到兴宁,一系列原始资料都说明兴宁隶属中央苏区,兴宁是中央苏区的一部分。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史实,当时兴龙县委实际上并没有接受广东省委东江特委领导,而是接受江西省及后来的粤赣省领导。

  (4)精心撰写核心材料。在初步得出兴宁属中央苏区范围的结论后,我们在省、梅州市党史部门的指导下,撰写了《兴宁属中央苏区范围的考据》,在考据报告中我们用大量的史实、比较严谨的逻辑论证了兴宁的党、政、军组织,实际上从1931年冬开始到红军长征前隶属于中共苏区中央局领导的事实,时间长达三年多,而且兴宁苏区的人口、面积占当时兴宁总人口、面积的50%以上。有了研究成果后,我们向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上送《中共兴宁市委兴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要求呈报确认兴宁属于中央苏区范围的请示》,并附上《兴宁属中央苏区范围的考据》报告,省委党史研究室收到我市请示后,进行认真的研究、论证,在多次充实修改后,同意以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省老区建设办公室的名义,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提出《关于要求确认兴宁为中央苏区范围的请示》。为了做好向中央党史研究室正式申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我们在比较重要的150多份原始资料中再精选出84份最重要的作为附件,与考据报告合成一本《要求确认兴宁属于中央苏区范围申报材料》。

  (5)积极沟通争取支持。在整个申报中央苏区县工作中,我们始终得到了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积极与上级党史部门联系,争取各级党史部门对我市申报工作的重视支持。在梅州市党史研究室具体指导下,我们多次到省委党史研究室请示汇报,请求对我市申报材料进行把关。省委党史研究室对我们兴宁申报工作非常关心、重视,特别是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党史专家陈弘君同志,对兴宁的申报材料多次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亲自对兴宁的申报材料进行修改、补充,并多次带我市申报办人员到中央党史研究室汇报“申苏”工作情况。在省和梅州市党史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我们也积极主动与中央党史室联系。2010年9月,市委书记、市申报中央苏区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江理达同志,亲自带领市申报办的同志到中央党史研究室,向中央党史研究室领导、专家汇报兴宁情况,重点向他们汇报1931年冬到1935年兴宁党组织隶属于中央苏区江西省、粤赣省、赣南省领导的史实,加深他们对兴宁的印象,争取他们的支持。市政府陈略宇市长及时批示拨出工作经费,确保“申苏”工作必须的办公和外调经费。此后,我本人先后四次带领申报办同志向中央党史研究室的领导、专家汇报我市的最新研究成果,回答专家提出的具体问题,让中央党史研究室领导、专家及时了解兴宁“申苏”的进展情况。我们还于2010年12月和2011年6月,先后邀请中央党史室第一研究部的副主任李蓉和副巡视员王新生两位领导、专家来兴调研,请他们到兴宁历史纪念馆了解兴宁革命斗争史实,还请王新生副巡视员为我市的党员领导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通过考察,他们加深了对兴宁属中央苏区这一史实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取得他们对兴宁申报工作的支持。

   (6)依据充分获得确认。在充分做好各项工作后,我们于2011年4月中旬,正式向中央党史室申报。中央党史室领导、专家研究后认为,兴宁“申苏”材料比较翔实,依据比较充分,丰富的原始资料佐证了1931年冬到1935年兴宁党组织隶属于中央苏区江西省、粤赣省、赣南省领导的史实,符合确认条件,于2011年8月12日经中央党史室研究室室委员会讨论,批复确认我市为中央苏区县。

 

三、兴宁苏区贡献

    (一)积极开展土地革命。 1926年春,中共兴宁小组成立,从此,兴宁的革命斗争便风起云涌,1927年兴宁党组织相继组织领导了震撼粤东的“五·一八”及“九·三”暴动,“九·三”暴动先后建立了工农武装和革命政权,得到中央、省委的充分肯定。1927年,中共中央政治状况报告中指出:“……东江各县曾被反动政府镇压下去,但是8月底,叶贺部队接近广东,农民又起来奋斗。……梅县、兴宁、五华、松口等处根据报载也有农民暴动兴起。“1927年12月,在兴宁永和湖尾成立了第一个中共兴宁委员会,在党的领导下先后开辟了水口、大坪、大塘肚、新村4大块革命根据地,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据水口、大信、新村根据地18个自然村统计“人口10758人,耕地16803亩,每人分得1斗种”。

   (二)为中央苏区腹地输送了一批优秀干部。五兴龙苏区血与火的斗争实践,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党政军领导、骨干,并为中央苏区腹地输送了一批优秀干部。如罗屏汉、陈锦华、张瑾瑜、曾不凡、罗义妹、廖志标、曾九华等。特别是原中共兴宁县委书记罗屏汉,1931年春调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先后担任寻邬独立团政委、中共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接任邓小平同志职务)、中共粤赣省委候补执委、粤赣边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原兴宁县革命委员会委员张瑾瑜(罗屏汉夫人),1931年奉调中央苏区,历任中共赣南省委执行委员、粤赣省白区工作部长等职。

   (三)抗击和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密切配合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争。当时,广东军阀陈济棠,统领3个军、3个独立师共15万人。加上地方反动武装,共计20万兵力。而中共闽粤赣特委才1万多人,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况下,闽粤赣苏区军民不畏牺牲,顽强战斗打击敌人、拖住敌人大量军队,巩固了闽西、粤东北苏区,大大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军事压力,为接连赢得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配合中央红军开辟了赣东南、闽西北苏区,成为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1931年8月,红11军独立营及地方游击队配合红一方面军之第7军攻克寻乌县城,随即扩编为寻乌独立团。11月,又配合红三军团解放了会昌、安远县。原中共西北分委和寻乌独立团的负责人梁锡祜、陈锦华、罗屏汉等14人分别担任寻乌、会昌、安远县党政主要领导,巩固了新开辟的赣东南苏区,使之与赣西南苏区连成一片。为了配合主力红军长征,也为了扫清危及游击队活动的反动据点,罗屏汉在赣南省军区写信命令兴龙县委限期烧掉寻乌岑峰炮楼。县委书记蔡梅祥即派古汉中、梅贯华带领驳壳队化妆潜入岑峰,放火烧了炮楼,缴获一批枪支,胜利完成任务,受到赣南军区表扬。

   (五)为中央苏区腹地提供了后勤物资方面的援助。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多次“围剿”,对中央苏区实行层层封锁、处处切断。当时中央苏区的物资陷入极度困境,五兴龙苏区人民,充分利用毗邻赣南这一有利地缘条件,冒着风险,历经艰难,冲破敌人重重封锁,为中央苏区腹地输送食盐、布匹、药品等紧缺物资,这对解决中央苏区困难,粉碎敌人封锁起了积极的作用。

 

四、确获苏区意义

    我市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充分证明了我们兴宁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同时也说明兴宁人民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申苏”工作的成功,不仅完善了党史特别是我们兴宁地方党史,而且还原了历史本来面目,让兴宁人民得到了应有的荣誉,可以告慰革命先烈英灵,更重要的是我市可以充分利用中央对苏区县的特殊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更多的支持,上更多的建设项目,加快兴宁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老区的“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通过整合资源或兴建纪念馆等方式,更好地让兴宁苏区精神和底蕴深厚的客家文化发扬光大。我们要抓住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的机遇,振奋精神,奋发进取,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以传承苏区精神、重塑苏区形象、打造苏区品牌、造福苏区人民为根本要求,积极把继承革命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群策群力,加快兴宁发展。

01.jpg QQ图片2015052015365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