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5426 信息来源: 市方志办 发布时间:2015-05-25 |
【张如心】
张如心 (1908—1976年),原名恕安,兴宁叶塘中社村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著名的马克思理论家、教育家。1934年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大学、中央研究院和中央党校等单位工作,是“红校”、“红大”、“抗大”创办人之一。1942年间,曾任毛泽东的读书秘书,是最早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理论工作者。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教务长、《北方文化》副主编,随后任佳木斯东北大学副校长、校长。1950至1952年,在长春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1953至1958年,在北京中央党校任党史教研室主任、党委委员。
【张作梅】
张作梅(1918—1998年),兴宁龙田霞璋人,归国华侨,机械工程学专家,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山大学机械系学士,英国圣菲尔德大学机械工程博士,1950年回国筹建中科院金属研究所。1957年,任科学院机械电机研究所副所长,1958年任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兼压力加工研究室、机械强度研究室主任,期间参加筹建长春机械学院,兼任副院长。1960年,任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1980年底,任科学院长春分院副院长。长期致力于金属压力加工领域的研究工作。指导开展了金属超塑性和非晶态合金的研究。成功地进行了球墨铸铁的冲击性能试验,并研究了A3钢中板的机械性能。首次提出变形量的积累作用与奥氏体晶粒度的关系。其多项科研成果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汪懋华】
汪懋华,1932年出生,兴宁城镇人,农业电子技术与自动化著名专家,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62年毕业于莫斯科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学院,获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电气化系教研室主任,电子电力工程系副主任,研究生部主任,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农业工程学科组长,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工程专家组成员,农业、轻纺与环境学部常委等职。是中国农业工程学科专业建设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开拓了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新领域。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微电脑孵化机控制器”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国家星火科技奖、国家新产品奖。
【王佛松】
王佛松,1933年出生,兴宁宁中新民村人。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200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实验室主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外事委员会、人大常委会委员,太平洋地区高分子联合会(PPF)主席,中国化学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发表论文250多篇,专著3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次及三等奖1次,“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化学奖)和日本高分子学会国际奖。1984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刘焕彬】
刘焕彬,1942年出生,兴宁坭陂镇人。2001年4月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及圣彼德堡工程院外籍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任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广东省造纸学会理事长,中国造纸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政协常委等职。发表论文150多篇,著作3本,专利12项,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2项, 己产业化成果4项。2004年荣获俄罗斯国家工程学突出贡献伊万·古列宾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