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围龙屋故事】善 恶 有 报
浏览次数:788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2-02  

 

  大坪镇白坟下有一座叫风车型的罗屋。因其地形似“风车”状而得此雅号。该屋坐西朝东,前迎东方旭日,背避西边夕照。门前小溪长年流水潺潺,抬头望去是广阔的田野,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是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

 

  这里,流传着明代七世祖罗文公一家的故事,常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此乃箴言。

 

  旧时祖先建屋,家里都供着风水先生,像对待尊贵的客人一样郑重其事,供食、供住,以礼相待。否则对方做个“手脚”,会对全家不利。地理先生什么时候高兴了,背上“罗盘”左看右看,一番高谈阔论后便可搬地基做新屋了。

 

  山里头稍平一些的坡地都非常珍贵,或平整为稻田或建造宅第。因那里有充足的阳光、空气和水。罗文公在风水先生的指点下,选择了风车形岭脚建造新屋。然而,奠基时地理先生又问:“你家准备绝(断)代后发达,还是发达后再绝代?”这一问,弄得罗文公全家目瞪口呆,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前后两种结果都不祥,这是谁都不愿接受的啊!这时,罗文公的妻子麦氏心中有数,轻声说道:“绝得来发!”

 

  风水先生的悖论,为何麦氏如此轻松答应?原来她精灵过人,知道儿媳田氏已经有了身孕,既不会绝代又有发达,不是两全其美吗?

 

  不到一年,新屋落成定居。

 

  说怪也怪。迁居后不到二个月,就应验了地理先生的预言。罗文公单传独子,无缘无故突发暴病死了。全家人悲痛欲绝,终日以泪洗面。然而祸不单行,忽报西塘架布山的土匪倾巢出动来打家劫舍了,并传闻劫持儿媳,掳去架布山当压寨夫人。真是屋漏又遭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罗文公意识到保住儿媳就是保住了罗家烟火,首先要把儿媳藏起来。说时迟那时快,他匆忙走向马圈牵来一匹枣红马,叫儿媳去娘家躲过劫难。无奈儿媳身怀六甲行动缓慢,罗文公在情急之下也不避“男女授受不清”的礼教,用尽全力抱上儿媳帮她上了马,接着说,你赶快到娘家躲一躲,我这把老骨头就听天由命了。     

 

  儿媳刚逃开,刹那间劫贼就来了,没掳到罗家儿媳,便劫走罗家的钱财,还打伤了麦氏,因麦氏伤势过重,不几天离开了人世。而罗文公亦病卧不起,茶饭不思,三个月后接着驾鹤西去。

 

  事情平息后,儿媳从娘家回到家中也快要临盆了。田氏知道邻村有个曾姓接生婆,陪伴的娘家人赶紧叫来接生。平安顺利地生下一个遗腹子,田氏高兴万分,罗家终于续上烟火了,并起名罗斌。

 

  小罗斌生就相貌周正,性情温厚,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半步不离。待长到五、六岁时,田氏感到生活艰辛,一对孤儿寡母,无依无靠,不觉暗自偷偷落泪。小罗斌看在眼里,立即拿条手巾过来替母亲擦泪,稚声稚气地安慰道:“娘亲不哭,我长大后孝顺你,娶媳妇给你养8个儿子!”逗得母亲破涕而笑,紧紧抱着儿子亲了又亲。虽说童言无信,但田氏感到生活有了奔头,心灵有了慰藉,相信总有一天云开见日。因此一到学龄,就送去私塾学校,教他识字明理,盼望儿子长大后文武双全。

 

  一日,田氏出田劳作,儿子独自一人在家玩耍。回来时骤见儿子手中捧着三块红粄(米制甜品),即问其是谁给的?儿子说,是伯公(即罗乌公,罗文公的兄弟)送的,妈妈平时教我不要随便吃人家的东西,我就不吃,留着给妈妈饿了吃。田氏狐疑警觉起来:一般村里喜事是有送红粄的习惯,但兄嫂家没办什么喜事,另外送红粄都是送双的,为何只送三个给小孩?她联想到叫罗乌伯公的那人早就垂涎她家的房舍,还诬她不守贞节偷男人,扬言家法惩治,要把她装在猪笼里丢落池塘淹死,千方百计使罗文公一房绝代。想到这,田氏随即从儿子手中夺过红粄扔在门外,不料,家里的大黄狗从墙根边跑过来三口两口全吃光了,田氏也不在意。须臾间,那条黄狗“汪汪”两声突然倒地死了。

 

  田氏立即意识到红粄有毒,骤时心惊肉跳。是谁试图害死母子俩?田氏当然心知肚明。如今想起自己独住公公留下的大屋,势单力薄,迟早会受人陷害。田氏感到事态严重,随后叫来娘家人。

 

  娘家人看到是大黄狗救了田氏儿子的性命,建议厚葬黄狗。于是田氏叫人做了一副小棺材把狗尸背到山岭上埋葬了,还树了一块石碑纪念。事后,娘家人义愤填膺,说要与罗乌公对簿公堂。但田氏心想,事情已经暴露,亲房中自有人评说,又想到罗乌公也会惶惶不可终日无颜见人,日后防着点就是。但转念又想,为了保证母子俩的安全,她便与接生的曾阿婆商量,把儿子寄养在曾姓族中。阿婆善良,为解燃眉之急欣然同意。

 

  后来,由于罗乌公一族生性好斗,不久与土匪相斗身亡,其后代渐渐传到10世就断代了。

 

  田氏硬气做人,不再改嫁,一心盼儿子快快长大。不觉二十年过去后,遗腹子很有出息,长得身强力壮,知书达礼,文武兼备,同时行商做生意,果然渐渐发达了。

 

  后来罗斌娶妻生子,子传孙,孙传子,直到现在已经是第23世了。据说白坟下一条村几乎全是罗斌公的后裔。

 

  再说曾家因保护了罗斌公,几百年来,罗、曾两姓世代友好往来,始终和睦相处。这也许是有历史渊源吧!  

 

  真是应了古人的一句话,“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李小燕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