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围龙屋故事】拾金不昧赢官司
浏览次数:825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1-26  

  大王屋,位于兴宁市福兴街道黄畿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由王氏十六世祖大元、大举兄弟主建,历时10多年而建成。坐西南向东北,为三堂九横三围半围龙屋,分布面积101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6543平方米。

 

拾金不昧赢官司

 

  兴宁市福兴街道黄畿村大王屋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落成距今368年,经过整容修葺,如今面貌焕然一新。它是一座典型、雄伟的围龙古民居。该屋具备了客家多种文化元素,如斗门、水井、学堂、书舍、半月形池塘、完整的花厅,更兼周边茂林修竹,风光秀丽……右边小门毗邻文、武两间学堂及“企高书舍”。该屋蕴涵着厚重的人文历史,20世纪90年代,广州电视台还在该屋拍摄《客家女》的电视剧。该屋留下了有趣的故事。

 

  大王屋祖上原居住在坭陂汤里,十六世祖王潜夫是本地有名的地理先生,人称“明师”,家道殷实。先后在土围里赖屋以及罗炳岭等处,选择风水宝地拟建大屋。无奈受到人家阻挠,便选择在这略嫌偏低的地方,但此处属“船形”地貌,附近黄塘丘大片水域,水面行舟顺风顺水,乃理想之地。大屋历经10年后竣工,美其名“永思堂”。意在让后裔们永远牢记先祖功德。太祖有三个儿子,其中元公、举公搬进新屋居住。

 

  这里小地名原叫“王畿塘大王屋”。但是,古时黄畿村有十多个姓氏,其他姓氏认为以“王屋”为中心取地名,忽视了其他各姓,因而纷纷反对。先祖乃厚道之人,为了不犯众恶和谐共处,想到客家人“王黄”不分,只好“王畿”变“黄畿”了,这就是黄畿塘大王屋的由来。

 

  话说王家十二世先祖,其风水葬于五华境内,那地形叫“燕子伏梁”。王氏后裔每年如期前往扫墓拜祭。谁知,那一年好端端一片坟茔给别人侵占了,还倒打一耙说王姓侵占了他们的土地。家族长辈是可忍孰不可忍,一致认为与之衙门见面“打官司”,因而族人推举元公、举公为代表。兄弟俩年少气盛,有理在身,胆量特大,马上前往斡旋交涉。当时兄弟俩都是十六七岁人,到了五华县城,先找间客栈落脚,兄弟俩计划翌日上衙门递交“状纸”。

 

  此时已是下午,住进客栈踏入住房时,不经意间发现一只布袋装着鼓鼓的东西悬挂于墙上,举公近前摸捏一番,惊呼道,不知谁在这里遗下银子哩!元公也近前去捏了捏,确认是一锭锭的银子,提在手里掂量一番,嗨,起码有几十两。元公想打开看个究竟,举公忙阻拦道,古人有云,“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非己之物,焉能攫为己有?不得有非分之想啊!待失主寻找还给他,元公点头称是。但转念一想,若给老板保管,怕他私吞,若失主找来,又如何证明他是失主呢?兄弟经过权衡,认为好事要做到底,决定交给县官公断。

 

  于是,兄弟俩不动声色地带上银子一同前往官府。见到县官说明情况后,就把银子留下,并说原封未动,也不知多少,揭开查验后打回收条。知县原是读书人,当面美言嘉奖,称赞少年诚实厚道,前程无限。兄弟俩又想到趁机将“状纸”面交,省得来回劳神,只待传讯判断。回到客栈也就安然入睡。

 

  第二天刚刚天亮,听见房外吵吵闹闹,原来是前一日有客商住这屋,把银子忘在房里。发现后,心急如焚地回来寻找,但发现已经有人租住,客商便认定是店主偷走他的银子,而店主发誓没见过踪影,全然不知银子下落,建议进房查看。客商说,你这混蛋,要是物在房里,若住客拿到银子后,早就漏夜遛之大吉了,世上哪有这等笨人?店主说,谁又证明你丢了银子是真是假?他们各执一词越吵越凶,闹声惊醒了兄弟俩。

 

  他们听到有关银子的事,便小声如此这般商量一下,轻轻打开房门,故意地问,吵什么?客商说,昨日我就住在这里,丢了一袋银子,店主能不进去整理吗?嘿!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我要告官。店主哑口无言。但又转口说,黄金落地众人财呀,谁捡了是谁的。眼看他们就要动武,举公平静地说,莫吵!谁也别冤枉谁,银子我拾到了。众人顿时面面相觑,客商当即点头哈腰千恩万谢。举公说,不过,我兄弟已将银子交到衙门,知县大人要亲自公断客官是否失主,一同去认领吧!

 

  当下皆大欢喜,一同走进衙门。举公见到县官,指着遗失的人说,他是失主。县官问,袋子是什么颜色,里面装有几锭银子?那客商说得分厘不差,县官也就还了给他,说,难得他兄弟俩德高疏财,该适当酬谢。客商二话没说抽出银两当面奉献,被兄弟俩坚拒后高高兴兴道别而去。

 

  再说官司一事,县官微笑着说,你兄弟大有君子之风,如此诚实厚道,绝不会霸占他人地块,按理赢得官司,待会传讯被告,自有公断。

 

  其实,知县大人心中有杆秤,天平早已偏向原告这边。果然,被告过堂时,县官将惊木一拍说,被告狡辩,强词夺理,人家乃有坟地在先,你侵占在后,谁是谁非一目了然,判决被告败诉,罚银十两!

 

  兄弟俩心术端正,人格征服了知县,正所谓世上好人有如神助,无心插柳,歪打正着,土地复原,异地赢了官司,善有善报啊!元、举两公厚道做人为世代子孙楷模,培养了不少人才,清康熙年间出了进士王宪忠。

                                                            (曾子沾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