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751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1-13 |
土竹造纸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除夕之夜,一位长年在江西、福建做小生意的生意人阿曾回到了兴宁的老家——宁新洋里松茔下曾屋。由于连日奔波,他显得十分疲乏。坐下后,他接过妻子端来的洗脸水,一边洗脸一边说:“过了年我不想出门了,想学点手艺。”妻子说:“做手艺是好,就不知做什么手艺。”丈夫说:“我们都没做过手艺,只能学人家的样子,摸索摸索。”
新年转眼就过去了。阿曾果然没再出门,留在家里。只是,他说是做手艺,却连一点手艺的影子都没有。他整天东游西走,从房前走到房后,从村东走到村西,最后他站在房子后面的一块空地上,手托着下巴琢磨了老半天,然后自言自语地说:“就在这里,就在这里。”
第二天,他又去“考察”村里的竹林。洋里是个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雨水丰沛,最适合竹子的生长。村里人都有种竹的习惯,几乎每个屋场都一样,房前屋后、沟边路旁都种着很多麻竹、土竹、黄竹、毛甜竹、簕竹……阳春三月,到处竹林青青,雨水一来,那些春笋纷纷从土里钻出来,很快就长成新竹,每株一、二丈高,有的还高达三、四丈。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这些春笋就像一个个新生的孩子,青葱、嫩绿、水灵。看着这些竹子,阿曾咧着嘴笑了笑,似乎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看到了生活对他的微笑。
妻子见丈夫的行动有点怪异,就有点担心,担心丈夫生意没做,手艺又做不成,心里难受,会憋出什么病来。有一天,她见丈夫又在“考察”竹林,便说:“你心里是不是有什么事?”丈夫随口应道:“我心里很急。”妻子劝导道:“急什么?生意没做,我们还有两只手……”丈夫立即打断妻子的话,说:“不!我想让这些新竹迅速变出钱来!”妻子有点糊涂:“这是别人家的竹子,你能把它们变钱?”丈夫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妻子摇了摇头,不知道丈夫心里打的什么算盘……
过了几天,阿曾请了几个杂工,在房屋后面的空地上挖湖,湖挖得很端正笔直,湖底砸得平坦结实。接着又在泥湖旁边建了一间屋子。一到五六月,阿曾又请了几位杂工砍伐附近竹林里的新竹(竹林的主人没一个出来干涉,看来阿曾同他们商量好了),又裁成一截一截,劈成一块一块,然后放进泥湖里,浸上了石灰水……
众人都有点奇怪,不晓得阿曾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阿曾是挖湖建厕所;有的说,阿曾想用这屋子作猪舍养猪,那只泥湖储存猪粪;有的说,阿曾想在那间屋子里做手艺……
听了大家的议论,阿曾只是微微笑了笑,一句话没说。
过了不久,阿曾一家人又把竹片从泥湖里捞出来放在地板上,又是脚踩又是脚踹,直到竹片都成了水浆了又放进一只大木盆里,阿曾每天就用一张竹帘似的东西,往木盆里捞……
大家越发奇怪了,而阿曾一家人个个都像没嘴葫芦,看他们的样子,不到最后是不透露的。
转眼到了六月底。一天,邻居们发现阿曾那间屋子堆着一堆堆整齐的东西,都瞪着惊奇的眼睛,问:“这是什么东西?”阿曾笑了笑,说:“这是我做的纸。”“纸?”许多人都惊叫起来,“原来你砍那些新竹,用石灰水浸,以后又用脚踹……是用来做纸,我们还以为……”有人问阿曾:“你什么时候学的?”阿曾脸色有点红,说:“我是在江西兴国做生意时学的,这年头,生意越来越难做,辛辛苦苦做一年,连回家的路费都挣不到,所以我就向当地人学这门手艺。人穷,过日子艰难,我不得不这样做啊!”
可是没过多久,阿曾却情绪低落地回到家里。妻子问他出了什么事,阿曾没有说什么,拉着妻子来到湖边的那间屋子,指着那几堆纸,说:“你看看那纸堆吧。”
妻子便翻开那纸堆上压着的石头,仔细地看纸堆上的纸,这哪里是纸啊,还是一层层的碎屑呢!妻子问:“没做成?”阿曾点了点头,显得很难过的样子。妻子说:“怎么会这样?”阿曾答非所问地说:“现在别说赚钱,连本钱都搭进去了。”妻子又问:“现在怎么办呢?”阿曾迟疑了一下,结结巴巴地说:“干还是要干的,不干就永远干不成。”妻子听他这么说,微笑着说:“我最怕的就是你不干。你这样一说,我就放心了!”
于是他们又干了起来。这次,他们接受上一次的教训,从选竹、浸竹、踹竹、打浆到捞浆,每道工序都做得十分小心,一点都不含糊。约摸过了个把月,一天,妻子从外面回来,拉起阿曾就走。阿曾吃了一惊,以为做纸又没成功,说:“出了什么事?是不是做纸又失败了?”妻子说:“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他们来到那间屋子,搬开压着纸堆的石板,又一层一层掀开来。这回他们可没失望,纸不仅成功,而且一张一张分分明明、平平整整,厚度都一样。妻子激动地看着阿曾,高兴得像要跳起来,两手一举,大声说:“我们成功了!”
此后,在阿曾的带动下,松茔下曾屋人便风起云涌地做起纸来。竹子这种原材料不够,他们便用谷皮树(俗称“地棉筋”)和废旧纸做原料,不仅生产土纸,还生产沙纸和玉扣纸。他们的纸不仅在本县销,还远销到龙川、潮州、汕头、佛山、东莞等地。就这样,兴宁洋里松茔下曾屋人完成了一次重大的“变身”——从过去的单纯耕田的农民(少数人做点生意)转变为手艺人。松茔下曾屋人也成了兴宁做纸的老祖宗。
(罗维金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