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0 作者: 文明办 信息来源: 掌上梅州 发布时间:2025-03-11 |
在明媚的春光里,兴宁市大坪镇潭坑村被一望无际的紫云英花海簇拥着,宛如一幅绚丽的田园画卷。自3月7日以来,兴宁市以“紫韵沃土·绿美兴宁”为主题,在大坪镇潭坑村举办了“紫云英(绿肥)+”系列活动。
活动由中共兴宁市委宣传部、兴宁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多部门联合开展,旨在推广紫云英绿肥种植,推动生态农业、科普教育、乡村旅游业深度融合,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
据了解,兴宁市一直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紫云英冬种工作,精心组织,合理选地规划,选用优质种子,今年共播种10928.96亩。播种时采用创新的种子预处理技术,利用无人机飞播,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还留存飞行轨迹照片以便监控追溯。种植期间,该市农业农村局专门制定技术指引和规程,加强田间管理,组织专家指导,确保紫云英长势良好,预计亩产超3000斤。
此次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兴宁市委宣传部组织了“植此紫韵 传播文明 扬树新风”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向干部职工和村民传播环保、文明理念。兴宁市委组织部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现代农业调研,为农业发展出谋划策。团兴宁市委举办“领头雁”农村青年实用型人才培训班,提升青年人才专业素养。兴宁市教育局组织“小小红领巾环保科普行”,让学生走进田野认识紫云英对绿色生态的意义。兴宁市妇联开展亲子活动,普及紫云英知识,倡导绿色生活。兴宁市文联组织各文艺协会开展采风创作活动,以文学、诗词、美术、摄影作品展现紫云英之美。
系列活动的举办取得了显著成效。既在兴宁全市层面普及了紫云英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对稻米增产及品质提升的作用。又利用紫云英盛花期吸引众多游客,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推广紫云英种植,将有利于兴宁“优质丝苗米”的打造,助力兴宁高品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培育高品质农产品,进一步推动了兴宁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兴宁市“紫云英(绿肥)+”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将进一步推动兴宁市在生态农业和文旅融合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