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746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2-06 |
巧计捣敌巢
1934年10月的一天,中共兴龙县委书记蔡梅祥,突然接到赣南省军区罗屏汉的一封信,要他们在七天内把岑峰圩炮楼烧掉。
说起这岑峰炮楼,建筑在江西省寻邬县岑峰圩。当地的地方反动武装头目,在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指使下,建立起团防队伍,并以炮楼为据点,时常出动团防队员攻打革命根据地,残害地下共产党员,欺压周围百姓,阻碍游击队的活动,百姓和游击队员恨之入骨,早就想摧毁这座炮楼。
接到指令后,蔡梅祥心潮难平,夜不能寐,他对攻打炮楼考虑多时,然而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岑峰圩炮楼,是该县第一坚固的炮楼,用坚硬的青砖砌成,炮火难于摧毁,况且炮楼附近驻扎的团防队伍实力雄厚,把守严密,给行动带来极大的不便。面对特殊情况,蔡梅祥陷入深沉的思考之中,多次征求游击队员的意见,觉得不能强攻,只能智取。怎样智取呢?蔡梅祥冥思苦想,并向附近的群众了解炮楼所处的地形,团防队伍活动的规律,经过周密考虑,最后制定了攻打炮楼的方案,游击队员听后齐声叫好。
大家都知道,蔡梅祥是一位英勇机智的战斗员和指挥员。他虽出生在兴宁县大坪区吴田村一个农民家庭,但他有一颗忧国忧民的热心,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毅然投身到革命斗争的行列。1927年8月,年仅20岁的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征途中,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先后转战于大坪、罗浮、龙川等地,参加了袭击大坪警察局、袭击龙川罗口乡民团的武装战斗。
攻打岑峰炮楼的行动开始了。
这天夜晚,游击队部气氛格外严肃,八名驳壳队员坐在屋里等候着蔡梅祥的命令。蔡梅祥走出屋门朝外望了望,只见天空像个黑锅倒盖着大地,旷野间一片漆黑,寒风嗖嗖,刺人肌肤,这正是行动的好时机。根据掌握的情况,白天,驻守在岑峰炮楼的团防队员把守非常严密,凡有陌生人进出都要受到盘查,因此白天要进入岑峰圩比较困难,也容易暴露目标,弄不好会带来人员的损失,只有选择在夜间行动。这些驳壳队员改换了装束,穿着普通山里人的服装,扮成砍柴的农民,这样更能潜进圩镇。蔡梅祥走进屋,看了看驳壳队员,激动地说:“同志们,你们肩负着艰巨而又危险的任务,面临的是穷凶极恶的敌人,一定要小心谨慎,密切配合,把握时机,及时出击,我们在圩镇外等候消息,配合你们的行动。”说完,他上前一个个拍了拍驳壳队员的肩膀,发出了行动的命令。
八名驳壳队员立即起身,挑着柴担,迈开大步,朝着岑峰圩方向走去,一会儿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他们连夜潜入岑峰圩镇,找到一个偏僻的地方隐蔽起来。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八名驳壳队员把枪枝藏在柴草中,挑着柴担从容不迫地慢慢靠近岑峰炮楼。驳壳队员梅贯华带着一个队员走在前头,驳壳队长古汉忠带着一个队员走在后面,其余四个驳壳队员跟随而来。
“喂,你们是干什么的?”守卫的敌团防队员拦住去路,大声吆喝道。
“老总,我们是送柴来的!”梅贯华镇定自若地说。因为蔡梅祥已了解到群众送柴的时间,梅贯华便掌握这个时机,大摇大摆地走过去。
守卫的团防队员虽知道往日送柴的时间,但仍不放心,便上前摸摸梅贯华他们的全身,没有发现带有枪枝,便扬了一下手说:“你们快去快回呀!”
梅贯华松了一口气,走进了团防队的营房附近,古汉忠等也跟随而来。他们挑着柴担边走边看,一直朝伙房走去。
这时,炮楼的伙夫迎了出来,连声叫道:“喂,把柴担挑到这边来!”
梅贯华、古汉忠等人慢慢靠近伙房,可是这个伙夫是个细心人,一看不是往日的送柴人,不由一惊,忙大声喊道:“喂,你们是什么人?”
梅贯华镇静地回答道:“我们是送柴的!”
“喂,往日送柴的人呢?”伙夫存有戒心问道。
“他们今天来不了!”古汉忠接过话来。
伙夫一见情况不对,边说边退:“你们到底是什么人?”当伙夫发现情形不对时,赶忙拔腿就跑。
驳壳队员怕伙夫坏了大事,赶忙从柴草中掏出驳壳枪,径直朝伙夫追去。
伙夫见状,大声喊道:“不好了,游击队打进来了!”
梅贯华见情形危急,当机立断,瞄准伙夫开枪,“砰”的一声,伙夫倒下了。
这一声清脆的枪响,震动了整个岑峰炮楼和团防队营房。驳壳队员迅速点燃起柴草,顿时炮楼内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敌团防队员平时都提心吊胆,担心什么时候游击队袭击。这时听到枪声,看到浓烟烈火,惊慌失措,昏头转向,一时弄不清到底有多少游击队员打进来,纷纷向外逃窜,驳壳队员很快占领了炮楼,缴获了一批枪枝,胜利回营。
火烧岑峰炮楼,打掉了敌团防队的威风,对国民党反动派震动很大,惊恐异常。这一战斗,大长了游击队的志气,在赣南地区震动很大,省军区发出通报,表扬兴龙县游击队,从此蔡梅祥机智勇敢克敌制胜的威名到处传颂。(根据罗梅腾《粤赣洒热血 青史在人间》改编)
(刘乐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