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共青团梅州市委员会、梅州市少工委的精心指导与兴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兴宁市委员会、兴宁市少工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将政治启蒙与价值观塑造贯穿工作始终,筑牢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链条,奋力谱写新时代兴宁少先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铸魂育人 政治启蒙引领童心向党
“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兴宁市实验学校的操场上,声音整齐划一,响彻操场。在兴宁市2025年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示范活动中,来自兴宁市各学校的大队辅导员以及兴宁市实验学校的少先队员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新队员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高举右拳庄严宣誓,嘹亮的呼号回荡在校园上空。这是兴宁市少先队聚焦政治启蒙、培育红色基因的生动缩影。
在实验学校开展2025年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示范活动。
近年来,共青团兴宁市委员会、兴宁市少工委始终将政治引领作为少先队工作的核心任务。依托“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平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童心。同时,“红领巾心向党,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绿美广东,红领巾在行动”等主题队日活动在各中小学常态化开展,队员们通过主题班会、故事分享、知识竞赛等形式,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根植于心。
红色资源是政治启蒙的鲜活教材。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为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的情怀,兴宁市第十小学、叶南中心小学、坜陂中心小学、坭陂中学、宁中中学等学校少工委深化思想引领,通过影像资料直观展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与崇高精神,在青少年心田播撒红色火种。与此同时,兴宁市充分盘活党史教育馆、历史纪念馆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红领巾寻访”“红色教育基地打卡”等宣教活动,引导少先队员在实践活动中受熏陶、受感染、受教育。
此外,相关时间节点也是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国烈士纪念日当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之心来到烈士陵园,擦拭墓碑、敬献白花,在默哀中传承英烈精神;中国少先队建队日期间,各校通过队史展览、鼓号队展演等活动,强化队员的组织认同感;国家公祭日当天,“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主题班会同步开展,引导少年儿童牢记历史使命。而“魅力兴宁·红领巾讲给你听”讲解员大赛更是成为品牌活动,“红领巾们”用童言童语讲述红色故事、传统文化与家乡发展,让少先队员在比赛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
“魅力兴宁·红领巾讲给你听”红领巾讲解员大赛现场。
躬身实践 少年力量融入发展大局
“这是我们亲手种的‘红领巾树’,以后每年都要来浇水养护!”在水口镇水洋村的“红领巾林”种植现场,少先队员们小心翼翼地为刚栽下的树苗培土浇水。作为“绿美广东,红领巾在行动”护绿爱绿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兴宁市目前已建成“红领巾林”8片,种植苗木2000余株,吸引约6000名少先队员参与。
为深化绿美实践,兴宁市还创新推出“红领巾奖章”特色章——“绿美章”设计大赛,激发少先队员参与热情。活动期间,兴宁全市共收到“绿美章”设计作品313件,专家评审小组通过对红领巾特色章的设计主题、寓意内涵及少先队特色等内容进行审核,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我设计的‘绿美章’以少先队员和绿水青山为主要元素,寓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兴宁市第二小学获奖学生陈佳妤说。除了“绿美章”设计大赛,绿美主题美术作品展、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也同步开展,让“生态优先”理念深入人心。
志愿服务是少年儿童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学雷锋月期间,“红领巾爱心义卖”公益市集在明珠文化广场开市,队员们通过闲置物品置换的方式筹集善款,累计募集爱心资金2000多元,全部用于帮扶困境儿童。常态化志愿服务同样亮点纷呈:少先队员定期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表演节目;“小志愿者”参与街道清洁行动,清扫垃圾死角;抑或组成“小小环保督查队”,劝导不文明行为……据统计,兴宁市每年组织少先队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达1000场以上。
“红领巾爱心义卖”公益市集活动现场。
“少年儿童要把个人成长融入家乡发展。”共青团兴宁市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将实践活动与各项中心工作相结合,让少先队员在劳动实践、公益服务中体会“国之大者”,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温情护航 精准服务破解成长难题
“游戏太有趣了!跟朋友们一起合作完成任务的时候特别开心!”刚结束人际交往主题之“合作创奇迹”心理团辅活动,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分享参与感受。近年来,兴宁市持续深化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线上热线+线下服务”双线融合模式,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成长保驾护航。
在线上,兴宁市充分发挥12355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连心桥”作用,及时回应青少年情感困惑、权益维护等诉求。在线下,兴宁市组建专业化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伍,定期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心理团辅活动,通过“合作创奇迹”“情绪小管家”等互动式课程,帮助青少年提升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能力。兴宁市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心理团辅活动11场,覆盖青少年900余人次,让心理健康服务触手可及。
针对留守儿童群体,兴宁市扎实推进5个“童心港湾”项目示范点建设,以“亲情陪伴、情感关怀、自护教育、励志教育”四大服务为核心,常态化开展课业辅导、亲情视频连线、安全知识课堂、励志故事分享等活动,用陪伴与关爱填补留守儿童“情感空白”,让“童心港湾”成为孩子们温暖的“第二个家”。
在兴宁市第一小学开展的“12355青春自护”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
强基固本 组织活力激发光荣之感
“加入少先队是我最光荣的时刻!”在兴宁市锦绣学校的队前教育课堂上,预备队员们认真学习队章、练习队礼。为严把入队“入口关”,共青团兴宁市委员会、市少工委督促兴宁全市中小学规范开展队前教育,通过“六知六会一做”考核等方式,确保新队员符合入队标准。据统计,今年兴宁市首批入队仪式共有46所小学、总计4224名新队员加入了光荣的中国少年先锋队。
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是增强队员光荣感的关键抓手。兴宁市目前已建立健全“队前教育-分批入队-分段培养-分级激励-推优入团”全链条培养模式,少先队组织规范化建设持续深化。2024年,兴宁市顺利完成市级少工委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少工委委员31名,落实“双主任”制度,由共青团兴宁市委员会、兴宁市教育局主要领导担任主任,选优配强领导班子。
同时,兴宁市推动全市各中小学按期完成少工委换届,换届率、完成率均达100%,并持续规范少先队标志标识使用,确保少先队组织的先进性与严肃性,进一步培育校级鼓号队、仪仗队,在重要活动中展示少先队风采,增强组织凝聚力。
建强队伍 专业赋能筑牢育人根基
“这次培训让我掌握了主题队会的设计技巧,受益匪浅。”在兴宁市2025年“青马工程”少先队辅导员队务知识专题培训班上,一名少先队辅导员说道。
此次培训聚焦少先队组织建设、礼仪规程、活动开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标志礼仪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和注意要点,并对红领巾佩戴规范、队礼标准动作、出旗退旗仪式流程等少先队礼仪要领进行了逐项梳理。经验交流环节则立足岗位实际,生动讲述了辅导员在少先队工作中的特色做法与育人成效。
兴宁市2025年“青马工程”少先队辅导员队务知识专题培训班。
兴宁市通过搭建各类交流平台,不断提高少先队辅导员的理论研究和活动策划水平,加快优秀年轻少先队辅导员培养。此外,兴宁市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辅导员配备标准,全市大队辅导员党员配备比达84.1%,均由中青年党员、团员担任。校外辅导员队伍同样充实有力,从各乡镇优秀党员干部、志愿者、学生家长中选拔产生,构建起“校内+校外”辅导员队伍体系。
“共青团兴宁市委员会、市少工委将持续锚定‘培育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少先队事业高质量发展。”共青团兴宁市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兴宁市将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强化实践育人,深化权益维护,巩固组织体系,密切团教协作,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推动新时代兴宁少先队事业续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引领全市少年儿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