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
天气预报:
苏区英雄儿女之罗宝良
浏览次数:1361      发布时间:2015-05-29  

罗宝良

——当年项英陈毅陈丕显的亲密战友

 

    罗宝良(1910—1997),又名罗世珍,兴宁大坪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罗)岗、(石)马、龙(田)、(大)坪区委宣传委员,区委书记、兴宁县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等职。跟随罗屏汉、刘光夏、蔡梅祥等县委领导,率队转战兴、龙、寻、平等县,与国民党军警、民团浴血奋战多年。

    1934年春,罗宝良参加中央苏区举办的白区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结业后,被派到部队当连指导员。同年10月,跟随主力红军长征。部队行进至信丰县时,被留下搞地方工作,带了一个中队,约四五十人,从此,跟转移到此地的苏区中央局领导项英、陈毅以及李乐天、杨尚奎、陈丕显等同志并肩战斗,坚持了为时三年的南方游击战争。在敌人疯狂清剿的艰苦环境中,他智勇双全,出生入死,工作成绩卓著,是年冬由区委书记提任为南雄县委书记。1936年1月,李乐天在战斗中牺牲,宝良接任信南(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四县)中心县委书记兼支队长。

    1937年,在第三次反清剿的严酷环境中,粤赣边特委和信南中心县委失去联系达5个月,彼此杳无音讯。同年10月2日,双方取得联系,罗世珍汇报了县委及支队的情况,受到陈毅的表扬。陈毅传达了中央和特委的决定,并说已通知各地红军游击队开赴江西大余池江集训,部队已改名为“抗日义勇军”。他要罗世珍回去做好四项工作。

    1937年冬,项英、陈毅等人率领抗日义勇军离开赣南,宝良等一批骨干继续留在信南工作。1939年4月,罗调任南雄中心县委书记,发展壮大抗日爱国力量。经上级批准,中共南雄县委派人与国民党南雄县长莫雄(爱国民主人士)取得联系,由县长饬令,以维护治安为由,组建“冬防队”,任命罗宝良为冬防队长,并由他负责招募人员。趁此机会,宝良招募大批进步群众,安插一批红军干部、战士为骨干,重建100多人的武装队伍。1940年春,蒋介石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党组织将“冬防队”撤到山区分散隐蔽,不幸被早有预谋的反动军警包围。宝良指挥部队分三路突围,激战一个多小时,伤亡惨重。他率领的一路仅剩下十多人,几经周折,数月后才与省委取得联系。由于他身份暴露,敌特到处搜捕,省委决定将他转移到兴宁家乡。

    1941年,宝良秘密回到家乡后,装‘呆’多年。半年后,由于与其单线联系的陈英书记牺牲,联络中断。他曾多次写信给南雄党组织,均无复音。1948年至1949年春,他先后两次到江西三南等地寻找组织未获结果。

    1949年5月中旬,兴城解放。他立即与进步青年组织了临时工作队,进驻大坪乡公所、警察分驻所,开展宣传活动,维护社会治安,迎接共产党派员接收大坪。解放后,他在大坪区工作4年,为收缴民枪,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分子,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大坪通”、“炉火纯青的老革命”。1953年夏,他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辞别妻子儿女到海南工作。

    上世纪80年代末,罗宝良在陈丕显、刘建勋等一批老领导老战友和广东省委的关怀下,落实了老干部(离散红军)政策,批准享受厅级离休干部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