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围龙屋故事】从草根到御前侍卫
浏览次数:946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4-06  

  进士第,位于兴宁市坭陂镇汤一村。由王氏十八世祖萍宇公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历经两代人50年建成现在规模。坐南向北,为三堂八横二围围龙屋,此外加一横屋是6间书院。分布面积近22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4835平方米,为建筑面积最大的围龙屋。2009年12月,公布为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草根到御前侍卫

 

  兴宁市坭陂镇汤一村特大围龙屋“进士第”,因该屋王氏十九世裔孙王侍卫中了清嘉庆酉科武进士而得名。

 

  王侍卫,家名叫王如柳,学名王杞薰,家中排行老五。此公进京中了武进士后,威名远赫,官到御前侍卫,因之呼其官名“王侍卫”,而原屋名“荣秩第”也改为“进士第”。天子把自己的性命托付于王侍卫,其中自有秘笈。

 

  话说乾隆年间,太平盛世,按兴宁客家俗语就是“生意好做田好耕”。王氏第十八世祖王萍宇,待人和气,乐善好施,因而财丁兴旺,连续生下六子一女。这时,王萍宇的父亲王升秀倡议建屋,于是王萍宇开始选址兴建。接着其长子王如斗续建,历经三代人的艰苦创业,最终建造了一座占地22000平方米的棋盘式围龙大屋,三堂八横二围,28个天井。屋高两层,每层300间房子,左边有一横设6间书院,门前半月形池塘,屋后一个偌大练马场,中厅厅堂气势雄伟。当年在兴宁可谓鹤立鸡群、独树一帜,取名“荣秩第”。该屋址果然是一块风水宝地,出了大官“御前侍卫”。

 

  再说侍卫王如柳,还在娘胎里便不得安生,整天拳脚交加,伸腰踢腿,弄得母亲陈氏叫苦不迭,真苦了陈太夫人。刚分娩下来,四肢粗壮,手舞足蹈,声若洪钟,目光如炬。做爷爷的好不欢喜,当即启名“王如柳”。柳者,即“柳宿”,天上星辰二十八宿之一也!或寄望孙子长大后,像大书法家柳公权一样官至太子少师,嗳,好名字!

 

  未等到弥月摆酒,眼睛不好使唤的爷爷,便迫不及待地想抚摸爱孙手脚。当老人摸了一下小家伙的手臂后,说:“那是脚啊!这么粗大,分明是大腿!”儿媳笑着说:“爹爹,你摸捏的是手呀!”爷爷没料到孙子生下来如此壮实,便开怀大笑,这老爷子背着手喃喃自语:“此子定成大器,长大后必有厚福……”此话一语成谶。

 

  忽觉间,王如柳长到四五岁,只见他生性活泼好动,喜好武功的苗头就渐渐显露出来。众兄弟中数他力气过人,成人才能搬动的东西,他也能推动。手中常常拿根小竹竿当刀枪舞动。父亲怕他荒于嬉闹,过了两年就送去学校启蒙。

 

  乾隆年间学校叫私塾。上辈因袭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条,早在建屋时就连着小门,加建了六间书院。每个儿子一间,互不干扰。因而小如柳就有个学名叫“王杞薰”。可这淘气小家伙一见私塾先生不在,就偷偷遛出来玩耍,把一块大石由东搬到西,又由西搬到东,私塾先生知道后,少不了竹板伺候。好在他读书认真,而且过目不忘。父亲看他喜欢武艺,又不误学业,且不寻衅闹事,就买了练武石给他练功,梦想此子长大后文武双全,续传家风。小如柳如鱼得水,敞开心情练起武来。

 

  也许有人不知道“进士第”的围墙比一般都高许多。原来这小如柳喜爱攀登,五六尺高的围墙极易翻过去。父亲怕他生出意外,着意加高两尺,但小如柳照样不费吹灰之力,长辈没办法,只得不断加高,于是“进士第”的围墙就有两丈多高。

 

  待王如柳长成一个彪形大汉后,武功已经十分了得,师傅说他青出于蓝,鼓励他赴省城应考。他信心十足,结果从乡试、会试一路高歌猛进,过关斩将,直抵京城参与武进士殿试。

 

  在京城期间,因他为人豪爽洒脱,侠义心肠,广交朋友,因而人缘极佳。友人中藏龙卧虎。在所有朋友中,他有个最要好的挚友,彼此间特别投缘,称兄道弟,后来成就了他的功名。若问那人是谁?若说出姓名来,会叫人大吓一跳。

 

  话说当时京城,全国各地高手云集,难分伯仲,个个跃跃欲试。到了殿试那天,王如柳静若处子,站稳马步,擎一把250斤大刀,左右开弓,只见刀光剑影,飞沙走石,十八般武艺尽展才华,一时技惊四座,在场人员无不心服口服,当下被主考官取为二甲第三名武进士。那年是嘉庆辛酉年(1801年),距离围屋落成28年。

 

  王如柳考上武进士后,是时报子连即策马飞报,敲锣打鼓送来喜报,屋中老幼无不欢呼雀跃。这乃极尽荣宗耀祖之能事,当下长辈倡议,把“荣秩第”改为“进士第”,以昭示郡邑,留名千古。屋名近两百年来一直延用至今。

 

  乾隆驾崩后,仁宗继位,年号嘉庆。正好仁宗皇帝急欲选取贴身侍卫,意在武进士中挑选。其实,仁宗皇帝挑选谁人早已心中有数。

 

  那天,仁宗皇帝亲自出马,坐镇选秀。届时众文武官员拥来一睹武将风采。轮到王如柳出场时,却教他大吃一惊,坐于龙椅之上的人,竟是挚友仁宗!原来仁宗皇帝尚未继位之前还是太子,他隐姓埋名,着意接触民间百姓,因而结识了王如柳,这就是前面未说明的真相。

 

  王如柳回过神来,心想已经事半功倍。而仁宗皇帝不动声色,只见王如柳虎背熊腰,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心里又喜欢了一半。

 

  按考试规定,他先将200斤练武石单手高举过头,脸不改色,气定神闲。然后提起250斤大刀,擎在手中轻如飞燕,左右飞劈,上下翻转,叫人目不暇接,直看得众京官目瞪口呆,真个技压群雄。谁知在收刀之时,游刃有余,再次旋风般转了两圈,一个劈叉嘎然而止。没料到刀尖正对仁宗皇帝胸前,众官员当下吓得面如土色,面面相觑。说时迟那时快,王如柳摔下大刀,连即下跪,颤着声说:“臣罪该万死!”正当群臣交头接耳,说此人犯上必将被处死之时,只见仁宗皇帝亲自扶起王如柳,说:“爱卿起来,朕赦你无罪!”王如柳长长吐了一口气,复又跪下谢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第二天,仁宗皇帝下旨,录取王如柳为一等御前侍卫,即是皇帝的贴身保镖。这一消息在朝廷中像一锅开水沸沸扬扬。若问这是何缘故,原来清廷录用高官满族人是一等,而汉人只有二等,天子贴身保镖更要“自己人”才保险。而仁宗皇帝破例赐他一等,想不轰动也难。

 

  王如柳上任后,仁宗皇帝赐大刀一把,铜蟾蜍(雌)一只。这蟾蜍雌雄配对,乃皇宫机要部的印证物,以防紧急时使用。王侍卫小心翼翼地护卫仁宗皇帝,做事尽心尽力,忠心耿耿。

 

  据说一次陪仁宗皇帝游玩大花园,一株水桶般大小的松树,因经年累月,有些腐朽,仁宗皇帝却碰巧在树下经过,而朽松发出“咝咝”欲断之声,王侍卫唯恐砸伤天子,他便使出轻功,一跳丈余高,对准腐松拦腰一踹,松树徐徐断裂倒向一边。

 

  仁宗皇帝看在眼里,连即嘉奖,更把他看成心腹。加上王侍卫兢兢业业,人品高尚,清正廉洁,因而,仁宗皇帝下了圣旨,送给两块金匾,一块是祖屋大门正上方悬挂的“御前侍卫府”,另一块是悬挂在中厅的“诰封亭”。并准建八条夹石。是兴宁境内特有的。

 

  王侍卫功成名就,赫赫有名,但人非铁石,由于操劳过度,心力交瘁,染病在身,仁宗皇帝准其还乡休养。回到家中不久,不料药石罔效,英雄气短,59岁(1832年)寿终正寝。

 

  王侍卫仙逝后,道光皇帝即位,皇帝闻之下诏书曰:“为官十载,一芥不取,接上谨慎,待下宽和,其它军民咸服”。并念其先帝之宠臣,派京官率众赴“进士第”吊唁,并将王侍卫在京遗物之关刀、铜蟾蜍、练武石等一一送还。

 

  一段尘封历史,给“进士第”光耀门楣、裔孙传颂。

 

  后记:两百多年后的今天,“进士第”风貌依存,但略显苍凉。据说,大关刀毁于1958年大炼钢铁,铜蟾蜍不知失落于哪个年代,练武石、夹石犹存(砌塘头),两块金匾作“四旧”废弃。“进士第”瓜瓞绵绵,繁衍至今680余人,曾分五个生产队。

 

                                                        (曾子沾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