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805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4-05 |
打锡郎的姻缘
叶塘镇北塘村麻岭背有个韩屋,流传着“打锡韩”的故事,而且还有“韩家打锡包圆”的口头禅,这里面是有一定的来由。
大约四百多年前,韩氏先辈就学会打锡这门手艺,而且工艺出众,能制造出十几种用锡制作的工艺产品。例如:酿酒用的酒盆、酒壶、茶壶、香案、锡龙、锡马、锡制花草等……成为独家生产的工艺品。前辈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打锡制作中精益求精,老老实实地从事打锡行业。锡是制作锡器的全部原料,锡的品种分为油面锡、大花锡、小花锡和漏底锡四种。前两种质地柔软,锡性好,后两种硬度较强。韩氏手艺人由于工艺技术高超,制作的锡器外观浑圆,具有耀眼的光洁度,因此别人便称“韩家打锡包圆”。不仅本省各县甚至江西等地邻近省份都晓得“韩家打锡”之誉,久而久之称之为“打锡韩”。
在某年的一个春天,一个打锡郎挑着打锡工具路过茶山,只见茶山到处是嫩绿的香茶,茶花散发出浓浓的香味。一群姑娘说说笑笑地忙着采茶。忽然间,从对面茶山里传来了一个采茶姑娘娇嫩而又含有情意的山歌声:“新打茶壶锡过多,十人见了九人摸。人人都话是好锡(惜),到底唔知有铅(缘)么?”其实,打锡韩在制作金属器具时只用柔软性能好的油面锡,并不用铅,姑娘故意用这取笑打锡韩,其实另有含意,是指不知两人之间有没有缘分。接着,姑娘们朝打锡郎哈哈大笑。顷刻间,美丽的姑娘和动人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打锡郎的心。他很聪明,一下子就听明白姑娘歌中的含意,心里很是高兴,于是,他触景生情,马上对上一首山歌:“手端茶壶笑嗬嗬,妹是茶来壶是哥。若是有铅(缘分)妹来试,锡壶泡茶暖心窝。”就这样你一首,我一首,双方用山歌对了好半天。
日后,打锡郎就在茶山近处做起锡艺来。就这样和那个唱歌的采茶姑娘经常相处,时间长了,郎才女貌,情投意合,打锡郎就和这位采茶姑娘结为夫妻。夫妻相亲相爱,就好像锡壶与茶一样永远泡在一起。
(韩新汉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