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924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4-28 |
寡妇励志建围屋
在石马刁田村有一座围龙屋,叫荫城围。提起围屋,附近群众都称寡妇吴氏的功德。
石马陈氏十一世祖景山公和昌公是亲兄弟,兄景山公生子7个,弟昌公生子2个,共住上庄村景山围。弟弟英年早逝,继而长子早夭,仲子才三月在抱,且体弱多疾。昌公妻子吴氏既做父又做母,责任重大。其苦难堪,更担心子女日后遭人欺凌,难于与人多势众的兄长家和睦相处,便产生了迁居刁田村发展的念头。
景山公知情后,便力劝吴氏不要迁居,就地居住亦有兄长照顾为好,并情词恳挚主动提出,愿在自己7子中,任吴氏挑选一子为嗣。吴氏听后,深被兄长手足之情所感动,便挑选了他最聪明的小子“阎王七”。谁料,景山公一向视“阎王七”为掌上明珠,认为其是7子中最有出息的一个,长大后必定光耀门庭。便极难为情地对弟媳表示难于割爱,愿在其余6个中任选一个。吴氏眼看选子已难全初衷,又自虑身处弱境,目前老一辈健在能念骨肉之情,尚无顾虑,但老一辈日后归土,子女便难免遭遇不测了,决计迁居刁田村发展。
吴氏携子抵达刁田村后,在原九世祖所购的王氏宅基地侧搭建一小屋屈居,在人生地疏的地方孤身奋斗,一边费尽心血抚育孩子,一边请来师傅建屋,每天早起晚归,泡茶煮水,请工购料,忙完家里忙家外,附近村民无不被她艰苦创业精神所感动!经过二三年的艰苦努力,一座坚固、富有防御外侵功能的三堂围龙屋终于大功告成,取名为“荫城围”。
从此,刁田村陈氏便在这里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后人都称,桅杆下能有今天财丁两旺,十一世祖妣吴大孺人真是功德兼隆……
(陈昌仁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