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围龙屋故事】和 谐 相 处
浏览次数:825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3-18  

  大黄屋,又名千顷堂,位于兴宁市福兴街道五里村。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坐西向东,为三堂六横三围围龙屋,分布面积51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620平方米。2009年12月,公布为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福兴街道五里村,有一座名叫“千顷堂”大黄屋的围龙屋,该屋人文鼎盛,诗礼传家,远近传颂着黄氏宗亲心胸开阔、和谐相处的感人故事。

 

  话说清朝道光初年,由于发生瘟疫,“千顷堂”祖屋人员大减,全屋只剩20多人,剩余的人商量决定把祖屋出卖,卖给江西来兴宁做生意的同姓人,然后他们搬迁到大坪朱坑口居住。孰料到了朱坑口以后,总觉得很不习惯,生产生活很不方便,黄姓人便又商量,决定返回五里赤岗下墩“千顷堂”老家,可是担心江西人会有意见,一时拿不定主意。正当他们心里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之时,买家兄弟得知情况后,没有半点“人走茶凉”之意,更无“好马不吃回头草”之嫌,满口应承欢迎他们回来共处。“千顷堂”人回来那天,买屋人忙里忙外,宰鸡杀鸭又酿豆腐,拿出开瓮老酒,红焖猪肉,像迎接亲朋一样忙里忙外。然后又派遣青壮年男丁和妇女到村口笑脸相迎,笑脸携老扶幼,抢挑行李被帐。回到大门禾坪时,忙端上热水洗面,端上好茶好烟点心,招待十分亲热。安顿住下以后,办了一副三牲共敬祖宗,烧香点烛照亮厅堂。在欢快喜庆的气氛中,共聚一堂饮酒吃饭,格外融洽。从此,两大家人情同手足,和睦相处,世代和顺,安居乐业,这亲善之举,难能可贵。由于两大家合在一起便统称该屋为大黄屋。

 

  大黄屋人,为什么如此亲善?这是因为他们崇文重教,知书达礼,见多识广。文化孕育人品,文化作育人才。大黄屋第八代传人黄陶佑,有一段桃李芬芳、春色满园的佳话。当年,他外出韶州(今韶关)仁化县任管教育的官员,他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远见卓识,倾心办教兴学,造福当地百姓。在任期间,他与当地的文化名流交往甚深,经常以诗对互诉衷肠,评经论道,被他们尊为孔孟儒家、谦恭的典范。在他离任时,当地人以“仁化”嵌名的对联馈赠给他。上联是:仁风翔洽,下联是:化日雍熙。中厅的对联是:“处世谦恭皆化日,居家勤俭是春风。”这副对联,长期以来,人杰地灵的大黄屋年年张贴。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大黄屋培育了不少杰出人才,中共中央委员、原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就是从“千顷堂”走出来的优秀人才。大黄屋处级以上的干部就有10多人。前几年,一位台湾黄氏传人,带着一具特别烧制有黄氏祖训“外八句”诗文的陶瓷茶壶来兴宁认亲,诗曰:

 

   骏马匆匆出异乡,任从随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燃祖炉香。

   但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

 

  大黄屋厚重的人品德行,让人感怀至深。

 

                                                        (老董、李小燕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