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农历 乙巳年(蛇) 七月初三
天气预报:
【围龙屋故事】母 节 子 孝
浏览次数:804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2-22  

  中山公祠,位于兴宁市黄陂镇陶古村。此屋始建于明朝,系兴宁石氏五世祖创建;五世祖名介夫,号中山,故称“中山公祠”。因其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形似螃蟹,当地人又称其为“螃蟹屋”。该屋坐西北向东南,为三堂二横一围椭圆形围龙屋,分布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560平方米。

  

  

  在风景秀丽的黄陂龙江河畔,有一座古民居——中山公祠。

 

  中山公祠又名“螃蟹屋”,中间大门为“螃蟹”嘴巴,两侧门为“螃蟹”眼睛。禾坪正中俯视,五口池塘环列其下,微风过处,平静的池水泛起层层涟漪,似有螃蟹在游动。此围龙屋始建于明代正德(明武宗,1506——1521年)初年,大门柱对联为:“铁嶂巍峨,统领群山添秀色;龙江浩荡,汇流众涧永呈祥。”联语赞美祖祠占龙归洞独绝山水,并承马祖嶂蜿蜒而来的龙脉起伏于走马岭下,先祖结庐于此。下堂屏风之悬联为:“春至庭前荷影翠;月来门外蟹光浮。”“灯影千江月色;春来十里杏花。”门内门外,景物生辉,相得益彰。中堂画栋雕梁,堂皇瑰丽,峥嵘轩峻,绚丽多彩。中堂楹柱持一长联:“想当年,体孀慈而开新,控大帮而追故,世德绵绵,幸毓真儒邀帝眷;看今朝,驾彩山而报先,统小宗而集后,一堂泄泄,欣逢令节迓天庥。”中堂正上方悬挂一块“母节子孝”镏金横匾,此匾为明代兴宁知县祝允明(号枝山)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所赐。据石氏族谱记载:四世祖石昆,因赴试,游五羊,娶刘氏以归,数月即弃世。刘氏年十八,有孕在身,逾三月生子介夫。氏孀居躬耕自给,日夜纺绩,以佐其用,誓志守节教子。刘氏五一生辰时,知县祝允明以“苦节奇行”旌之。事载邑志《烈女篇》。石介夫天性颖悟,年十五而才学隽异,善于诗文,十六岁以第一人为博士弟子员,十七岁食天家饩。但石介夫念母茕茕孤苦,即辞荣就养,依依膝下。祝知县知之,特赐此匾,以旌母子高风亮节。刘妣逝世于1540年,享年七十有二。五百年来,此匾一直激励石氏后裔承先启后,光昭前德,恢宏先祖遗徽,以振武威家声。

 

  上堂砖角对联:“节孝庭中春增彩;丝纶敕下月争光。”祖堂两副对联:“①凛凛节风更大大;堂堂教德有光光。②霜冰玉清,松柏节操入县志;辞荣侍养,文堪华国食天家。”三幅对联均歌颂“母节子孝”的高风亮节,永世流芳。

 

                                                           (石桐华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