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888 作者: 谢爱华、范远达搜集整理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5-10-21 |
衍怡楼,又名新廖屋,位于兴宁市刁坊镇圩东村,系革命烈士廖鸣欧的父亲、伯父兴建,始建于民国期间。坐西南向东北,为二堂二横四角楼围屋,分布面积345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
衍怡楼里出将军
兴宁市刁坊镇圩东村宁江河畔,有一围龙屋叫衍怡楼。这是爱国、清廉、崇文重教的廖鸣欧将军的故居。
与叶帅亲如兄弟
廖鸣欧 (1902年4月-1949年6月)字伯鹏,幼年时由于家里贫寒,辍学在家,12岁就随伯父廖衍甫前往马来西亚谋生。在那里,他目睹当地人和华侨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欺凌,从而萌生了爱国反帝思想,不久他毅然回国。经同盟会会员张杜鹃的介绍,于1918年入云南讲武学堂学习军事,与叶剑英是同学,亲如兄弟。叶剑英参加了广州起义,率领起义部队去江西后,廖鸣欧得知叶母仍住在广州,特从潮汕前往广州探望慰问。此后十几年间,廖鸣欧把叶母当作自己的母亲一样关照,叶母逢人便说:“廖鸣欧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孝顺。”
1921年,19岁的廖鸣欧在云南讲武学堂步兵科第十五期毕业,先后到国民革命军李福林、李济深、张民达部队,任教练、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团长等职。1924年6月,粤军扩编,成立了粤军第二师,此时张民达为师长、叶剑英为参谋长,廖鸣欧为团长。这支新创建的革命军队士气高昂,战斗力强,连续在广西、江西、粤北、粤东、福建等地同军阀作战,所向披靡,屡建战功,受到孙中山、廖仲恺的重视与信任。决定从黄埔军校调拨一批武器,由叶剑英负责筹建一个独立营,以增强二师的实力。
同年5月在广州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受廖仲恺邀请,叶剑英参加创建工作并任教授部副主任,廖鸣欧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中校主任教官,是当时很有威望的最年轻的教官之一。
1924年10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发表了“大会宣言”,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形势蓬勃发展。1924年10月中旬,叶剑英在香洲正式组成900人的独立营。不久,该营改为新编团,由叶剑英任团长,廖鸣欧、练惕生任副团长。廖鸣欧等积极训练部队,抓紧部队的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1925年春,廖鸣欧随师长张民达、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团长叶剑英,参加讨伐陈炯明战役,随后又参加讨伐滇、桂军阀的战斗。在这些战役中,廖鸣欧因指挥战斗有功,得到国民革命政府通令嘉奖。廖仲恺特别赞赏:“廖鸣欧是得力的军事人才。”
北伐战争时期,廖鸣欧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任团长兼漳州警备司令。在职期间,他教导官兵必须遵守纪律,不准侵占群众利益,对违法者决不留情,给予严肃处理。此举深得当地人民群众好评。后来,他调任第五军徐景唐部任团长、旅长兼潮梅警备司令。在此任职期间,恰遇中共领导广州起义失败的部队和湖南起义部队撤退,通过潮梅地区。对这些部队,廖鸣欧主动让道,不予阻拦,并亲自前往平远县劝说伍汉屏团长,率部让道,使起义部队得以顺利通过潮梅地区,抵达江西井冈山会师。与此同时,廖鸣欧对中共在他所辖地区的地下活动,也采取宽容态度,使澎湃领导的农民运动得以轰轰烈烈开展。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之后,廖鸣欧对蒋的所作所为表示极大义愤,于1929年公开以潮梅警备司令名义,通电反对蒋介石。事后,即往日本、法国、德国考察军事,取道苏联返国,进入北平陆军大学作旁听生。
抗日战争立功劳
“九·一八”事变后,廖鸣欧为救亡雪耻,弃学南下,任第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参谋,参与“一·二八”淞沪对日抗战。随后他调任福建七十八师军士教导队主任。1934年1月,参加了以李济深为首的革命政府。失败后,廖鸣欧与其他将领到香港避难。1936年,广西新桂系和广东陈济棠粤系,利用抗日运动之名义,宣称北上抗日,组成抗日救国军,出兵湖南,同南京政府对抗,发动了国民党内部粤、桂实力派系与蒋介石集团明争暗斗的“两广事变”。廖鸣欧公开反对“两广事变”, 认为大敌当前,不该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积极策动陈济棠部团长黄世途、练惕生、张威等反对陈济棠发动的“两广事变”, 后来,经调解双方妥协而解决。廖鸣欧由第四路军参谋长徐景唐推荐出任第四军五十九师参谋长。
“八·一三”抗战爆发后,廖鸣欧调任薛岳第一兵团司令部副参谋长,参加上海战役。一九三九年调任湖南省军管区副司令兼莱阳警备司令,参加了著名的抗日会战“长沙会战”。在此期间,由于屡建奇功,受过国民政府多次嘉奖。
返乡捐资兴学
1941年底,薛岳乘廖鸣欧视察湘西时,为排斥异已,竟下令撤销廖鸣欧管区司令部内上、中校军官十余人。为此,廖鸣欧认为薛岳是非不分,处事不公,与薛岳发生口角。为表示抗议,廖鸣欧向薛岳提出辞职,毅然返乡。在家乡,他目睹许多穷孩子无钱上学念书,非常同情。为了能帮助穷孩子上学,他想方设法筹款,自己带头慷慨捐资,1944年春,在廖鸣欧倡议下,创办了“兴宁县私立宁强初级中学”(现为兴宁刁坊中学)。他认为只有教育事业发展了,提高百姓文化素质,国家才能兴旺。他崇文重教,热心桑梓教育的义举,深受父老乡亲的敬佩和爱戴。
1942年春,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偕儿媳妇经普椿,在中共南方局的帮助下,得予从日寇铁蹄下的香港逃出,抵达兴宁县。何香凝与家人先到刁坊圩东村廖鸣欧家住了一段时间,然后住在龙田鸳塘村爱国人士罗翼群家里。何香凝在兴宁居住约半年。在此期间,廖鸣欧和罗翼群倡议和协助她在兴宁举办了“何香凝书展”,义卖书画筹款支援抗日。何香凝还在廖、罗陪同下,先后到兴宁一中和龙蟠中学作抗日救国讲演,极大地激发和鼓舞了当地师生的爱国热情。何香凝还将她画的一幅老虎赠给廖鸣欧作纪念。
怒斥行贿日军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张发奎奉命在广州接受广东方面的日军投降。张发奎即电邀廖鸣欧到广州,并任命廖鸣欧为中国战区陆军第二方面军战俘管理处处长。廖鸣欧对于所接收的十三万七千多日军官兵俘虏(其中有少数台湾籍和朝鲜籍人),严格掌握政策,做到对首恶者从严,对士兵从宽,谨慎地区别对待,使接收工作顺利进行。仅半年多时间,就将全部战俘处理遣送完毕。在处理过程中,受降的日军第二十三军司令田中久一,想用金钱收买廖鸣欧,以减轻其罪行,派人给廖鸣欧送去一个铁箱。廖妻感到好奇,想打开箱子看看里面装的是何物,廖鸣欧当即严厉批评其妻:“不行,这箱子绝对不能打开看,你要是把箱子打开,我的人格和我们的国格都没有了。” 接着廖鸣欧斩钉截铁地训斥来人:“你赶快把这箱子拿走,田中久一罪恶累累,还胆敢行贿,不杀不足平民愤,他死罪难逃,最大的人情只能给个全尸。”
血洒飞鹅岭
1947年秋,廖鸣欧看到蒋介石勾结美帝国主义,发动全面内战,大肆征兵、征粮、滥发纸币,弄得百物飞涨,民不聊生,军统特务又在到处迫害进步人士,极为愤慨。于是萌发了弃暗投明的想法。他在汕头与莫希德、练惕生、林君责、李洁之等密商,设法联合一部份军政实权派进行反蒋。经过多方活动虽未能成事,但他矢志不渝,继续筹划,以联合各方力量,待机反蒋。为此,廖鸣欧频繁来往香港、广州,与中共南方局联系。
1948年冬,宋子文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由孙科推荐,廖鸣欧出任广东省惠阳行政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3月,薛岳接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当薛岳在广州召集全省专员和县长会议时,廖鸣欧借此机会,亲自策动老同学黄国栋(当时任广东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建立保安总队。廖鸣欧还邀请兴宁同乡罗翼群、李洁之、张碌村、罗梓材、陈侃、廖颂尧、陈郁平等十人在广州小北路刘富兴饭店二楼共进晚餐,再次商谈联合力量准备起义反蒋。并商请第四军宿将、前湖南省政府主席、粤边区剿匪总指挥吴奇伟统一行动。1949年3月,李洁之出任第九行政区督察专员,廖鸣欧即往广州与李洁之磋商起义事宜,李深表赞同,李洁之随即将他在香港与中共华南分局负责人接洽的经过相告。1949年5月中旬,李洁之、李汉中、练惕生等分别在各自驻地宣布起义。莫希德、廖鸣欧因未准备就绪,未能同时行动。李洁之等起义后,由于河源紫金尚有国民党军队葛先材的169师阻隔,廖鸣欧无法与李洁之继续联系。5月29日,廖鸣欧直接写信给在香港的叶剑英胞妹叶才英,代请中共中央华南分局(驻香港)派人前来指导行动。这封密信是廖鸣欧派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自己的主任秘书李唐俊专送,不料,李唐俊是国民党军统特务,他到香港后即先避开罗道权返广州,向薛岳告密后再返港。6月1日中午,李和罗在齐昌行见到叶才英和廖梦醒(中共南方局代表),李唐俊假惺惺地将廖鸣欧的信转交给她们。她们看信后,廖梦醒当即答应尽早研究派人前往廖鸣欧处。6月2日中午,李唐俊与罗道权返回惠州。
6月3日中午吃饭时,廖鸣欧接到当地驻军军长邓春华电话,要他立即前往邓春华处,说有急事商量。廖鸣欧即前往邓军部。原来邓早已接到薛岳要邓立即逮捕廖鸣欧并就地处决命令。廖鸣欧抵邓军部后,即遭逮捕。当天下午二时左右,薛岳派去捉拿廖鸣欧的广东省政府参议邓晖抵达惠州。两个钟头后,廖鸣欧就被邓晖和何全标等押至惠州南郊飞鹅岭处决。
下午5时左右,廖夫人接到要家属去收尸的通知,当场晕倒不省人事,只好由其12岁的长女廖筑华去收尸,小筑华从牢房走出,一个人跌跌撞撞,走了40多分钟才走到她父亲蒙难的地方,将近50米处,她看见父亲廖将军遗体上覆盖着一张红色的毛毯,走近一看,那不是毛毯 ,而是鲜红色的血液覆盖在他的身上。他的腿、左下肢心脏部位都有枪眼,心脏部位枪眼最多。刑场附近有个小摊,卖茶水的是一位60岁左右的老伯。天渐渐黑了,小筑华心里很害怕。此时,好心的老伯走到她面前,心情沉痛地说:“小妹妹,你父亲是一个很勇敢的人,他宁死不屈,刽子手枪决他时,要他跪下,他就是不跪,站着大声喊:‘你们开枪吧’。 几个刽子手吓得手发抖,开枪时,子弹射在他的腿上,他倒下去了,又站了起来喊:“笨蛋,枪朝向我的心和脑袋打吧!”这时刽子手(国民党团长何全标)走向前,用手枪对着廖鸣欧背部的心脏部位,连续开了十多枪导至死亡的。”廖鸣欧身材高大,小筑华根本搬不动其父亲的躯体。天黑了,老伯催小筑华离开此地:“小妹妹,你回去吧,会有人来收尸的。”廖鸣欧被逮捕后,他的夫人及身边子女被勒令二十四小时内离开惠州。因此,尚未来得及收葬廖鸣欧遗体。后来,听说是解放后任广东省文史馆张副馆长收埋的,葬在廖将军蒙难的地方—飞鹅岭。廖鸣欧夫人及其子女就在中共地下组织帮助下离开惠州,到香港避难。在香港,他们受到叶剑英胞妹叶才英、胞弟叶道英以及廖鸣欧生前友好的热情接待和帮助。
广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后,廖鸣欧夫人等回到广州。1950年春节,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代表中共广东省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接见廖鸣欧夫人,并妥善安排了她的工作及其子女的生活。195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追认廖鸣欧为革命烈士。1979年6月找到廖鸣欧遗体后,8月18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委托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中共惠阳地委在广州殡仪馆举行了廖鸣欧骨灰安放仪式,叶剑英、廖承志、廖梦醒、杨尚昆、习仲勋等送了花圈。尹林平、杨康华、左洪涛、莫雄、李洁之、曾天节、魏监贤等二百多人出席。会后,将其骨灰安放在广州银河革命公墓烈士纪念馆。
廖鸣欧将军的子女继承先烈遗志,在叶剑英同志的关心下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大姐廖筑华和大弟廖秉湘、二弟廖秉鄂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们爱国爱乡,崇文重教,热心家乡教育事业。近年来廖鸣欧将军的子女,先后为兴宁市刁坊中学办学和廖氏奖学基金会捐款达10多万元。他们的义举,深受家乡人民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