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围龙屋故事】叶 落 归 根
浏览次数:756  作者: 李德良口述、刘乐群搜集整理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5-10-20  

  宜庐,位于兴宁市坭陂镇将军村。此屋始建于民国29年(1940年),系李氏十三世祖自番所建。坐东北向西南,为三堂四横一围围龙屋,分布面积436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329.4平方米。

 

 

  坭陂镇将军村高沙岭,有一座围龙屋,叫“宜庐”,这座围龙屋,体现了屋主李自番的故乡情怀。

 

  话说李自番,共有四兄弟,出生在贫困的乡村。那时,父母在家耕田,家里很穷,仅有2间房屋,生活十分艰难。在艰难岁月中,磨练了他的顽强意志,满怀着远大的抱负。看到家中这种状况,童年的李自番就立志,一定要创出一番事业,筹集更多的资金,建一座宽畅像样的围龙屋。到了16岁那年,他再也安不下心来,觉得在家没有什么出息,必须到外面去闯荡,他不顾家人的劝阻,只身外出谋生,几经周折,辗转来到香港。可是初到香港,人地生疏,难于找到活计,便只好终日在街边转悠,左右打听寻找工作,看到能够挣钱的活都抢着干,先是给别人打零工,后来挣了一点钱便去摆地摊,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弄得筋疲力倦。夜深人静时,他反复在考虑,长期这么打工不是办法,一定要学点技术。后来经过别人介绍,在空余时间去工厂学织布。他不怕苦累,勤学苦练,加上他聪颖好学,认真钻研,不久便逐渐熟悉了织布技术,掌握了布机的性能,常常帮助别人调试布机,指导别人织布,很快地被厂方老板看重,聘请他为织布师傅。此后,他更加落力,艰苦拼搏,收入不断增加,加上他勤俭节约,经过一段时间打拼,逐渐有了点积蓄。他决定自办布厂,由于他对织布技术精通,善于经营,结果厂子越办越大,事业越来越红火,在香港娶妻生子,在他的培育教导下,儿子逐渐长大成人,走上了办厂经商之路。

 

  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李自番小有积蓄 ,思乡的念头越来越浓,儿时的梦想常常在脑海中浮现,从而萌发回家乡建屋的想法。最后,他终于拿定主意,决定回乡建屋。一天,他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谈起回乡建屋的事,得到儿子的极力赞成,个个表示愿意出钱。1940年,李自番带着钱,从香港跋涉回到家乡,见到乡亲,听到他回乡建围屋,大家非常赞成,纷纷帮他出谋献策,选择地方,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把围龙屋建成,取名“宜庐”。

 

  围龙屋建成后,李自番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更加深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向家人宣布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决定回家乡居住。听到这个消息,家人顿时愕然,认为在香港生活得好好的,怎么还要回故乡居住呢?李自番恳切地说:“故乡才是我们的根,俗话说叶落归根,我这个根还要扎在故乡!”家人知道他的心愿,只好同意他返乡居住。李自番为人善良,主持公道,回到故乡,看到生活困难的乡亲,尽力支持帮助。那时正值革命活动蓬勃开展时期,他亲身体会到共产党为国民谋幸福,他非常羡慕,便暗中参加革命活动,掩护革命同志,受到群众的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