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围龙屋故事】只身出门创伟业
浏览次数:760  作者: 陈昌仁搜集整理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5-10-05  

  敦善围(又称人民大厦),位于兴宁市石马镇刁田村。始建于清末,系石马陈氏二十世祖陈柏衡所建。坐东南向西北,为三堂二横二角楼(楼阁为三层),分布面积265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638.6平方米。

 

只身出门创伟业

 

  在石马镇刁田村中央,有一座经修整后面貌焕然一新的四角雕楼三堂的围龙屋,木刻屋名“敦善围”三个金字熠熠生辉。是仿“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样式所建。建筑艺术高超,古香古色,房屋装修技艺精湛,雕梁画栋,石柱精雕细刻,用金箔镶饰的浮雕梅、兰、菊、竹及金鱼等,栩栩如生,连地板砖都是香港运回来的呢!人们在夸赞它富丽堂皇的同时,传颂着建房主人陈伯衡“系条裤头带出门做大屋”的故事。

  陈伯衡家名鼎寿,生于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4年),幼时家境贫寒,缺田少地,打下的谷子还不够三餐糊口,幸得其母练氏心灵手巧,靠平日帮人干点针线活挣点零花钱帮补。陈伯衡14岁时,父亲便逝世,生活更是艰难。这时已十分懂事的他,便系条裤头带只身出门,远走江西大和百家圩,到堂叔经营的客栈帮工。三年后,又经族人介绍回到兴宁县城,先后在李、饶两家店铺当店员。在这期间,陈伯衡立下了兴家置业的大志,虽然工钱微薄,但他从不计较,听从母亲“做了他人细(活),学会自己手”的教诲,认真干活,礼貌待客,不但受到雇主的屡屡赞赏,并从中学到了不少经营之道。经过几年努力,略有积蓄的他,加上一些借贷,便回乡在石马圩开了间“同孚”杂货布疋店,从此走上了独立经营的商道。

  陈伯衡在以后几十年的生意中,从小到大,步步为营,生意越做越大。他在汕头经商发迹后,又回石马开设了“光裕”号当铺,又利用积累的资金在广州、兴宁县城开设了“广福安”行庄、“祥昌”店号,经营棉纱土布染织生意,在产销业务上,两店密切配合,“祥昌”所需的棉花、染料由“广福安”供应,“祥昌”所产的土布,亦由“广福安”远销到北江、西江、湖南等地。那时产销两旺,货如轮转,不几年便累资巨万!

  有了雄厚的资金,陈伯衡便张帆远航,在香港开设了“祥为”店号,开始从事进出口生意。那时正逢欧战爆发,市场动荡不安,陈伯衡化危机为发展生机,频繁往返于省港之间,加上他经营有方,诚信至上,生意越做越旺。他虽家财万贯,却不忘昔日的艰苦,生活仍然十分省俭,特别是他的母亲,对人友好相待,来她家做工的人,每天肉饭相待,她却咸菜下粥。1918年欧战结束后,陈伯衡急流勇退,告别商场,为实现小时“兴家置业”的大志,回乡广置田产,兴建大屋“敦善围”。尔后,经广州结识的政界、商界、巨子古应芬和邹殿邦的举荐,当选为广东省议会会员,为辛亥革命和家乡社会福利、修路、办学做了不少善举,一直为群众赞赏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