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774 作者: 罗智玉搜集整理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5-10-02 |
罗保和屋,位于兴宁市宁新街道文星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坐西向东,五堂四横一围屋,整座屋宇造型结构比较独特,有2扇大门,第一栋是围墙式大门,第二栋为正式大门。分布面积508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450平方米。
智建新屋
宁新文星村长陂岭罗保和屋,是由兴城东门外栅里罗屋人搬迁来后才兴建的围龙屋。在建房时,引来一番周折。
初搬来时,社会上有人传言,该屋人到那里建屋居住,姓是姓着(对)了,却没有住着(对)地方,为什么呢?
该屋祖先选址长陂岭建屋,原指望周围罗氏族人多,南面有文星村茔下罗屋,东面有横新村大路下罗屋,东北面有寨仔村善罗罗屋,北面有寨仔村眠牛型罗屋等,相距都不远,出了什么大事好互相照应。可是,事与愿违。建屋初始,却常常受到一些先在这落户的村民的干扰,工程上受到阻碍,难以进展。怎么办?
于是,祖先想出一个办法,对外宣称建屋资金短缺,要向别人借贷。然后,托人向指使干扰建屋的邻近屋中长老借钱,邻近屋中长老商量后认为:罗保和人建屋初时就资金短缺,他们不具备建筑如此规模大屋的实力,如果借钱给他们,几年下来,等新屋建成,连本带息,他们还不起钱,就用新屋抵债,他们辛辛苦苦建成的新屋不就是我们的吗!于是,他们用高利息借钱给该屋的祖先,并且停止了干扰。祖先加快了建屋的进度。
几年后,新屋建成,还钱的日子也到了。邻近长老来催钱并参观新屋,觉得新屋建得很好,左邻右舍都没有这样好结构的新屋,他们心里暗暗高兴。如果该屋的祖先还不起钱,那新屋的主人就是他们了。可是,还钱的时候,祖先将借他们的白银原封未动地拿出来奉还,外加不菲的利息,并表示感谢他们的支持。此时,他们惊呆了。
新屋已建成,他们就再也无可奈何了。此后,后辈们就流传着祖辈智建新屋的故事了。
讲里(理)你喊大伯
罗保和屋北侧五十米左右,有一条横贯东西的大路,这就是当年兴宁城镇通往坭陂水口的官道。旧时,往来商贾,进城赴墟乡人,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大路南北两旁建有二十多间店铺,其中住着一位名叫忠古叔的老人,老人在店里做木工活。据传,其所做家具精密,很受乡人欢迎。该老人生性耿直,幽默健谈,谈笑间富含教育意义,其中,流传至今的就有“讲里(理)你喊 大伯”的小故事。
那一年,正值六月天,天气炎热。有位小青年由兴城赴坭陂墟路过此处,看见一位长者手持鹅毛扇,躺在店门口的躺椅上闭目养神,便走近前去问路,“喂!喂!此处到坭陂墟还有多少里路?”老人没有反应。小伙子以为老人睡着了,便再次大声喊叫:“喂!喂!此处到坭陂墟还有多少里?”老人慢慢睁开双眼,缓缓坐起,悠悠地说:“三欠(注)路!”小伙子愕然,脱口而出“这里怎么讲欠不讲里呀!”老伯笑笑地说:“讲理(里)你喊 大伯!”小伙子面红耳赤,夺路就逃,老伯喊住他,起身冲了一碗萝卜菜茶给他,说:“老弟,出门在外要有礼貌,常言道,大的哥,细的叔。”小伙子连连点头称是,喝过茶赶路去了。
这风趣的一幕便成为美谈,流传至今。
注:人们展开手掌后,由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长度称为一“欠”。“欠”通常人们用作粗略计量长度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