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广东汉剧振兴发展工作实施意见》正式印发
浏览次数:67  作者: 宣传股    发布时间:2019-12-25  

    梅州市紧紧围绕“广东汉剧要在传承和创新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人文湾区建设、联络凝聚海外华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三大定位,针对广东汉剧振兴发展面临的剧目、演员、编导、受众和市场等瓶颈性问题作了大量深入而广泛的专题调研,并与广东汉剧名家座谈,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形成了《广东汉剧振兴发展工作实施意见》。12月19日,《广东汉剧振兴发展工作实施意见》正式印发。

 

要求与目标

 

    《意见》明确提出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并重的要求,以广东汉剧的振兴带动广东汉乐、客家山歌、提线木偶戏、采茶戏等国家级“非遗”的整体性传承与发展,实施有效保护戏剧生态、分类推进活态传承、分级激活工作机制、双效并举振兴发展四个基本原则,实现推出一批优秀剧目、培养一批汉剧名家、开展一批交流活动、创办一批演艺基地、催生一批“汉剧+”文创金融产品的“五个一批”目标。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五项内容:

 

广东首部民族歌剧《血色三河》。(高讯 摄)

 

发力剧目创作  

 

    以剧目创作创新为先导,每2年打造一台能体现广东汉剧艺术水准和影响力的经典大戏、两台精品小戏,形成“积极出小戏、小戏带大戏”的剧目创作机制。

    一是复排老戏。精选涵盖各行当、既有艺术高度又有时代价值的传统经典剧目15台进行复排,创新艺术表现手法,再现经典剧目魅力;

    二是创排新剧。结合乡村振兴、精准脱贫、客家文化传承等中心工作,精心打造5台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三是完善激励。以剧目创排带动激励机制的变革,建立完善演职人员首席制、ABC角竞争机制、广东汉剧展演机制、文艺批评机制和理论研究机制等,支持鼓励戏剧编剧深入基层、扎根人民,推动演员的培育。

 

1997年,广东汉剧《蝴蝶梦》参加第五届中国戏剧节,荣获1997年中国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李仙花获优秀表演奖,共获七项大奖。(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提供)

 

强化人才培养

 

    建立人才培养梯队,多渠道分层次培养人才。一是优培高端人才。建立“中国戏曲名家工作室”和“广东汉剧名师工作室”,依托最强师资力量,聘请国内戏曲名家对重点培养对象进行“一对一、角对角”实操培训,打造一批“名师名角”;二是选拔骨干人才。设立“广东汉剧名角库”,重点培养并支持各行当、各门类的汉剧艺术骨干冲击中国戏剧节的“梅花奖”、中国艺术节的“文华奖”和上海戏剧节的“白玉兰奖”,推选“青年文化英才”;三是培养后备人才。构建从汉剧幼苗班、中小学汉剧特长班到汉剧本专科的一体化人才体系,健全汉剧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真正打造广东汉剧人才高地。

 

广东汉剧《李坚真》亮相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资料图)

 

强化展示交流

 

    汉剧的发展不能离开市场,要充分发挥广东汉剧的文化符号、文化载体作用,立足梅州本土、面向闽粤赣、瞄准大湾区、辐射东南亚,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加强广东汉剧的展示交流。一是要 “走下去”。推动广东汉剧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课堂,进党校、进机关,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二是要“走进去”。通过举办“闽粤赣汉剧艺术节”、“闽粤赣汉剧展演周”,参演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和定期到北京国家大剧院展演等,推动广东汉剧走进闽粤赣市场,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走进首都北京;三要“走出去”。争取将广东汉剧纳入省级外宣交流计划,以客家春晚等多种形式,每年在港澳地区(如香港的西九戏曲中心)、台湾地区、东南亚和俄罗斯、留尼旺、毛里求斯等地区开展一次艺术巡演,提升广东汉剧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华县提线木偶传习所带来今年新排现代小戏《沙家浜》选段《智斗》。(连志城 摄)

 

保护传承“非遗”

 

    广东汉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推动在更高水平上对汉剧进行保护传承,广东汉剧院发起了与福建、湖北、陕西、湖南省市汉剧院共同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同时多措并举,实现对广东汉剧“非遗”的整体性保护传承。一是成立广东汉剧文艺基金会。对广东汉剧规划发展重大项目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给予资金支持;二是筹建广东汉剧博物馆。全面收集剧种舞台美术模型、服装、道具等展陈主体和传统经典剧目、舞台美术、理论建设等内容;三是建立广东汉剧数据库。搜集保存现有文献资料和实物史料,研究整理广东汉剧发展历史,及时抢救濒临失传和毁损的传统技艺与文物遗存;四是制作口述史、纪录片。拍摄制作《广东汉剧微纪录片》和《广东汉剧名家纪录片》,编辑出版广东汉剧系列图书等。

全息投影不仅以油画般的质感还原了厚重的三河坝战役,还实现舞台演员与虚拟影像的互动,一起完成表演(高讯)

 

打造传播业态

 

    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塑造全新戏剧形态、催生全新戏剧消费市场,以AR、VR、3D等新传媒、新技术展现传统文化之美,一是建设汉剧资源库,强化汉剧的媒体展示。二是培育汉剧新粉铁粉,利用抖音、喜马拉雅FM等APP平台,以更符合年轻人话语表达的新方式,展现广东汉剧、广东汉乐魅力;三是开发汉剧文创产品,积极盘活广东汉剧的衍生品市场;四是开设汉剧演艺基地,为文旅康养小镇建设注入优质的戏剧内容;五是将重点题材剧目拍摄成电影加以传播。形成“广东汉剧+新媒体”、“广东汉剧+新技术”、“广东汉剧+文创”的全新传播业态。

 

( 来源:掌上梅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