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围龙屋故事】乐善围里善事多
浏览次数:851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3-03  

  乐善围,位于兴宁市刁坊镇郑江村洋岭曾聚华。此屋系清咸丰年间,由当地曾氏十八世曾康生等六兄弟合建。坐西南向东北,为两堂四横二围围龙屋,分布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956平方米。

 

乐善围里善事多

  

  兴宁市刁坊镇郑江村,有一座围龙屋叫乐善围(曾聚华)。该屋斗门口的两副对联“乐得我所、善与人同” 和“乐心沾化日、善气霭春风”, 体现了乐善围的先辈们以乐善为本,并把它作为家训的本意。该屋人文底蕴深厚,人才辈出。该屋大门额上挂有“大夫第”的石碑,下厅挂有官方赐给的“才德兼人” 、“承德第”、“文魁” 及“五世同堂”匾。新中国成立后,有4个厅局级干部,有教授、高级工程师、水电专家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有“一家两清华”的佳绩。该屋子孙原广东省司法厅厅长曾洪等热心公益,崇文重教,乐于助人的事迹人人皆知。然而,这里还流传着该屋先辈建屋和乐善好施的动人故事。

 

  该屋十七世祖曾国标、曾国梁兄弟(其祖父是乾隆九年进士曾建龙),原住在地势较低洼的刁坊三潭竹湖潭下联屋。因家境贫寒,靠养鸭、捕鱼为生。有一次,兄弟俩赶着一群鸭子到野外放养,鸭子一直往西北方向觅食。兄弟俩一直跟随着鸭子觅食的地方往前走。走着走着,看到前方有一土坡,地势较高,便到那边坐下休息。坐着坐着,弟弟曾国梁不肯起身:“哥哥,坐在这里休息真舒服。”哥哥曾国标也有同感:“我很喜欢这里。不如这样吧,我们现在一起动手,弄些竹杆先把这里围起来,以后放鸭子时,常到这里休息好吗?”于是兄弟俩齐心协力弄了很多竹子,连夜把土坡围了起来。此后他们放鸭子时常到这里休息。为了能挡风遮雨,他们在此搭了茅棚,后来他们的母鸭常到茅棚下蛋,兄弟俩更觉得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在这里安家,定能顺顺利利,兴旺发达。于是,便买下了附近竹园下罗屋人的桑园耕种。随着岁月的增长,他们各自娶妻生子。兄弟俩共生有6个儿子,取名曾康生、安生、兴生、焕生、清生、寿生。随着孩子们的长大,兄弟俩有了点积蓄,便有了在搭茅棚的地方建造房屋的想法。他们动员已长大做事的康生、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经商的曾安生,出钱出力,拆掉茅房建造砖瓦房,先建起主体,屋名为“乐善围”。曾兴生、曾焕生长大后,兴办作坊,开当铺,做药材生意,到四川一带采购白木耳等药材,赚了钱后,和其他兄弟及其后代续建了第二、三围围龙。因曾焕生经营的商号“聚华” 在当地颇有名气,所以人们又叫乐善围为“曾聚华”。

 

  曾焕生诚实能干,乐于助人,深受人们的信赖和敬佩。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坭陂肖家与范家发生矛盾引起械斗,当时,兴宁县衙门曾多次派人调解无效。知县李洪毓与曾焕生交情甚深,便请求曾焕生:“焕生兄,你精明能干,人缘好,办事公道,令人信服,这两姓械斗的问题,只有你出面调解,才能平息风波。” 曾焕生欣然接受知县交给的任务后,先是找到肖姓族长说:“族长,现在范家愿和好,摆酒15席,请你们派代表赴宴和协商。”然后他又到范家找族长说:“族长,现肖家愿意和好,摆酒席15桌。请你们派代表赴宴和谈。”同时交待各方的代表,事成之后要鞭炮到指定的商店去拿,任你挑选,随你放多少鞭炮。曾焕生自己出钱共办了30席酒宴,请来两姓代表商议,并诚恳地说:“两姓邻里乡亲,都是兄弟姐妹,互相械斗,只会两败俱伤,大家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高。”通过交谈,两姓终于握手言和。他出钱出力化解矛盾,使肖范两姓化干戈为玉帛,深得知县的赞赏。为此,兴宁知县李洪毓赠给曾焕生一块“才德兼人” 匾。

 

                                                            (谢爱华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