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0 作者: 文明办 信息来源: 中国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5-10-16 |
“街边乱贴的小广告没了,斑马线前司机主动让行的多了,老小区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生活更方便了!”这是吉林市市民最真切的感受。近年来,吉林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将民生改善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媒体追踪部门督办 文明创建为民办实事
“北山名苑小区周边路段没有斑马线,居民过马路如同‘闯关’。”在吉林市融媒体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刷新着最新的群众留言,反馈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生活问题反馈渠道少,解决问题不知如何跟进,这是城市居民常遇到的情况。面对这一难题,吉林市提出利用媒体优势回应民生问题有诉即办,在“雾凇融媒APP”开设“市民留言板”板块,方便市民“一键下单”,打造便捷的问题反馈渠道。
群众反馈后,新增加的斑马线。吉林市文明办供图
“我们在后台接到市民留言后,第一时间派记者实地采访了解情况。”《市民留言板》记者介绍说。在采访周边居民后,记者立刻联系了市住建局和交管部门,经过双方协调互相配合,决定对路边绿化带进行改造,两天内便完成了拆除、铺路、划线工作,居民过街难题得到解决。“有了斑马线我们安全多了,市民留言板对市民的要求非常重视,非常关心。”周围居民对办事效率纷纷表示认可。
如果说《市民留言板》是解决群众难题的前沿阵地,那政数局民生问题受办中心就是后方的指挥平台。遇到需要多部门协调,在媒体无法迅速解决的民生问题,便会通过系统后台直接共享到中心进行解决。
对于其他平台共享来的“疑难杂症”,受办中心会将所涉及的多个部门邀请到现场,召开协调会现场“辩论”,商讨解决办法、认领工作职责,随后会持续追踪各部门进度,直到最终解决问题。同时,这里12345热线24小时开通,成为“一口受理、全市统办”的中转枢纽,构建“接、研、派、办、回、反、访、督、评、通”十步全周期闭环管理,办结率达99.64%,市民满意率显著提升。
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商讨解决问题。吉林市文明办供图
吉林市回应民生问题有诉即办,为民排忧解难成为创建为民的生动实践。一个个民生问题的解决,换来了百姓的笑容与认可。
便民利民润心化人 文明实践传递民生温暖
政策统筹是民生问题的“硬支撑”,而文明实践则是润物无声的“软服务”。在政府搭建的民生框架下,文明实践以便民服务、文化浸润等方式,打通服务“最后一米”,实现共治共享。
“你们经常来看我,家里大事小情没少帮忙,我心里真是感觉很温暖。”社区居民姜阿姨说。针对辖区内东山片区范围内双职工家庭、高龄老人、托管儿童的家庭占比超75%这一特点,丰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文明实践站创新多样便民形式,打造“移动网格间”,将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办理业务。吉林市文明办供图
通过高达85%以上的小区门岗覆盖,工作人员在工作日每晚6点开始,为下班归来的双职工提供延时服务,办理社区相关业务,实现了将服务从“居民上门办”转变为“我们送上门”的承诺,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居民超过一万多人次,解决各类业务问题数千件。
贴心务实的便民服务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文化惠民活动则让这份温暖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七夕剪纸多以喜鹊、牛郎织女、莲花等为元素,既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蕴含着勤劳智慧的传统美德……”近日,在昌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国好人”、非遗剪纸技艺传承人华丽一边讲述剪纸的寓意,一边指导来参加七夕活动的居民。“平时很少接触剪纸,这次不仅亲手学习了技巧,也了解了许多内在的寓意,度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七夕。”参加活动的一位学生说道。
“好人过七夕”文明实践活动。吉林市文明办供图
类似这样的文化活动,昌邑区每周都在开展。“我们还有书法家协会、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曲艺家协会等7个文明实践队伍,发挥各自优势服务群众。”昌邑区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不仅如此,昌邑区还探索“文明实践+实体书店”模式,将书店等场所纳入文明实践阵地体系,不定期开展国学讲座、“小小图书管理员”等活动,既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又拉近了邻里关系。
从街道社区到文化广场,从社区书屋到流动课堂,文明实践的温暖触角不断延伸,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服务场景,正是基层治理温度最生动的注脚。
榜样引领共创美好 文明培育让幸福加码
拿着入选“中国好人榜”的纪念证书,退休教师李荣富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李荣富是蛟河市天北镇九年制学校生物教师。从救助一只东方白鹳到组织成立爱鸟护鸟宣传大队,从无人理解到跟随自己前行的环保志愿者已超千人……2003年一路走来,李荣富营造的生态保护风越刮越大,爱鸟护鸟、爱护野生动物在当地蔚然成风。
李荣富带领学生在野外开展环保教学活动。吉林省文明办供图
天南林场场长姜佳硕就是李荣富的学生。“爱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上学的时候,李老师每天都在讲,我又在林场工作,在生态保护上绝不敢马虎。我们每年定期进山清网清套,冬天还要开展集中专项行动。”姜佳硕说,他们还在松花湖的千鸟岛上设置了警示标识,劝止游客上岛野炊和放音乐等不文明行为。
这种生态保护的传承正是吉林市文明培育工作的生动缩影。当环保理念与职业坚守深度融合,便催生出更具实践价值的文明新形态。
永吉县“金婚伉俪传家风 新婚佳偶承幸福”联谊会。吉林市文明办供图
吉林市还创新实施“文明培育+”模式,将移风易俗融入基层治理。舒兰市法院通过春耕时节土地纠纷调解,既化解矛盾又传播法治文明理念;蛟河市则打造文明大集品牌,整合便民服务、文化惠民等资源,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文明温度;永吉县将婚俗改革改编为小品,通过彩礼纠纷剧情生动演绎红白理事会调解过程;昌邑区开展道德讲堂和好人故事会等活动,组织全国文明家庭、“中国好人”等先进典型进社区、进校园,通过沉浸式宣讲增强感染力。这些举措使文明培育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日常实践,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如今,在松花江畔晨练的市民,在社区食堂就餐的老人,在便民服务中心办事的群众,处处都能感受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带来的温度。这座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正以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书写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民生答卷。(采访报道组: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