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围龙屋故事】不 速 之 客
浏览次数:831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12-05  

  

  约在150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间,有一天,兴宁宁中佛子岭谢屋来了一个陌生的外地人。他听说这个屋姓谢,就找到谢屋的长辈,说他也姓谢,老家在北方,由于老家连年水灾,田地被淹,房屋被大水冲毁,一家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他一个人一路流浪到这里。

 

  谢屋的前辈见这个外地人还十分年轻,长得周正,身体强壮,人也老实,不像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人,他流落到这里,看来不是他个人的原因,确实是因为国家战乱、天灾人祸造成的,心里便格外同情。他对外地人说:“你家还有父母兄弟姐妹吗?”外地人说:“老家本来有父母兄弟,原来的生活也勉强能过下去。可是,仗一打,加上天灾,一家人就过不下去了,逃荒的逃荒,打工的打工,甚至去讨饭,一家人就失散了,现在也不知他们在何处,过得如何。”说着眼眶里涌出了泪水。

 

  谢屋的前辈听了他的话一阵心酸,便问:“你来这里是想借住几天,还是想在这里定居?”外地人说:“不瞒老前辈,我离家已一年多,流浪的日子已经过怕了,如果你同意,我就在这里安个家;如果不同意,就请你答应我住一段时间。”

 

  谢屋的老前辈沉思了半天,想到自己的家,虽然生活能够过下去,但也十分艰难,如果再增加一个人,日子就会更加困难。他又想到屋中的邻居,他们是否同意一个外地人在谢屋定居呢?他更想到这个外地人,如果我们谢屋这次不收留,对方就会继续流浪,甚至会饿死在半路上,这对他这个德高望重的谢屋老前辈来说可就是罪过了!

 

  就在这时,谢屋老前辈的家里突然涌进七八个人,老前辈一看,都是本屋的邻居。原来他们也听说外地人来求助的事,想来看看外地人,也想看看老前辈如何处理这件事。他们一来,就七嘴八舌地问哪个是外地人。老前辈便叫坐在门角落的外地人站起来和大家见面。外地人由于害怕,脸色有点发白,向大家拱了拱手,有点惊慌地说:“我是落难之人,想来投奔本家,请大家伸出援手。”

 

  众人没有说话,只是看看外地人,又看看老前辈,过了一会就一个个走了。

 

  外地人见这情形,估计他们不会同意自己住在这里,便对老前辈说:“老前辈,我看他们不会同意你收留我的。我还是不要为难你好。”说着拿起自己的包袱,转身就走。

 

  老前辈一把拉住外地人,斩钉截铁地说:“不,你不能走,今后你就在这里定居,我不能看着一个落难之人一直这样受罪。他们要是不同意,我会向他们解释。”

 

  外地人难过地说:“我是个一无所有的人!”

 

  老前辈说:“我给你一间房屋居住,没有家具暂时用我家的,以后慢慢添置。”

 

  外地人十分感激,立即在老前辈面前跪下,流着眼泪说:“老前辈,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今后,我不知怎样来报答你!”

 

  老前辈把外地人拉起来,说:“小兄弟,别这样。人生在世,谁也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遭难,有了难我们帮一帮完全应该。”

 

  第二天,七八个邻居又来到老前辈家。这次,他们和前一天完全不同,带来了米、菜和家具。大家都热情地拉着外地人的手,有的说:“小兄弟,这些米、菜是给你这几天吃的,吃完了我们再想办法。”有的说:“小兄弟,你来到这里就是我们的亲人,以后有什么困难你打个招呼,我们共同解决。”……

 

  就这样,这个外地人在佛子岭谢屋安顿下来。可是过了两天,外地人却突然失踪了。老前辈找遍整个屋场都没找到他,问问屋中的邻居也说没见到。他到哪里去了呢?是寻找他的亲人去了,还是回了北方的老家,或是不想在这里住,到别的地方去了呢?……正在谢屋人议论纷纷的时候,第二天傍晚,外地人回来了,还抱回来一大把敬神的香、烛、纸宝和供品,原来这两天他去找一块逃难出来、在另一个地方落脚的一个同乡借钱买香、烛、纸宝和供品。

 

  吃过晚饭以后,老前辈忽然发现老屋的上厅有火光,便紧走几步来到上厅,原来是外地人在这里敬神。只见他在祖公祖婆的神位前摆上供品,点上香、烛,一个人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面对着神牌,闭着眼睛,口中念念有词:“祖公祖婆,我是逃难来到这里的外地人,来到这里以后,得到本家人的热心关照,有了落脚的地方。我不是有意想占贵地,实在是走投无路,没有办法。请祖公祖婆原谅我这个外地人。”

 

  老前辈不想打扰外地人敬神,便轻手轻脚地走出屋厅,一边走一边想,真没想到这个外地人这样懂规矩……

 

  过了几年,外地人在谢屋邻居的帮助下娶了老婆,生了孩子,一代一代传下来,到现在已传了八代,繁衍了约一百多人,还出了一些很有名气的人物。前中国国家足球队的著名运动员谢育新就是他们的后代。他们虽然繁衍了那么多人,但一直铭记着当年祖先来这里落居时得到谢屋前辈关心的事,一直怀着感恩的心和他们和睦相处。

 

                                                         (谢子开口述,罗维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