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围龙屋故事】栋 梁 雕 笔
浏览次数:838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3-30  

  祥安围,位于兴宁市叶塘镇彭陂村。此屋始建于民国14年(1925年),系叶塘刘氏十八世刘玉林兄弟俩用了十年时间建成。坐西北向东南,为三堂二横屋,分布面积2322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466.2平方米。

  

 

  兴宁市叶塘镇彭陂村“祥安围”,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大门上方的“祥安围”三个字是先祖亲笔书写,蕴含祥和安康之意。而屋内中厅正中央栋梁,用红绸布缠绕,揭开红绸布时,只见上面雕刻两支金光闪闪的毛笔,这毛笔的寓意何在,得从祖屋的先辈崇文重教说起。

 

  祖屋的始祖刘拔林原来祖居在新陂镇新金村金岭围,后来才搬到叶塘镇彭陂村。他小时候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很好,在清朝道光年间被封为登仕郎,向来重视文化教育,发达后热心支持教育,牵头兴建新金小学,捐资建起4个教室和6个房间,使当地学子有了学习的场地。在兴建围龙屋时把两支毛笔雕刻在中厅的栋梁上,用红绸布包着,把读书和知识、文笔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勉励后裔要刻苦读书,才能成为栋梁之才,寓意非常深刻,并把“钟毓人文”和“人文蔚起”写在祖屋的门柱上,注重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在祖屋建成后,所撰屋内外的楹联都充满文化气息,大门门柱的楹联是:“祥瑞霭彭城钟毓人文桃李芳园谈乐趣;安闲居禄阁升平世界屠酥佳酿宴新春。”上厅神龛两侧楹联是:“殿虎振家声人文蔚起;御龙传世德宗族繁荣。”两副对联饱含祖辈对振兴家族文化的强烈愿望。

 

  为了激励后辈认真读书,祖屋的先辈还设立公饷,划出几分公田,用产出的稻谷和在县城开设的祥昌、安昌两间门店的收入作为公饷,凡是本屋子弟读书,学杂费用都用公饷缴交,促使众多学子奋力拼搏,刻苦学习。用于本屋子弟购买纸笔墨和缴交学杂费用,此规定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直至饷田归集体所有,门店公私合营归为公有才中断,不再支付。在祖辈崇文重教风气的影响下,该屋涌现出不少人才。解放前,该屋就培养出南京大学和黄埔军校的学生。据统计,至今该屋共培育出大学生40多人,还有研究生、博士,平均每户2个大学生以上,被广大群众传颂。

 

                                                            (刘庆波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