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围龙屋故事】儿孙读书家业旺
浏览次数:858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3-29  

儿孙读书家业旺

 

  兴宁市叶塘镇北塘村麻岭背韩屋,向来有不少人熟悉打锡工艺,走村串户为人制作锡器,可是历代贫穷。后来,人们逐渐明白,打锡只是一家一户的传统手工艺,挣不了大钱,而读书才能改变人的命运,有了知识,才会兴家立业,因而重视教育。清末时在麻岭背东侧办起族人学堂,因此被人称为“学堂背”。该屋崇文重教的故事被后人称颂。

 

  话说麻岭背韩屋有个农民叫木姐公,是个老实本分的人,他常年勤耕田业,还精通“打锡”工艺。本来有点手艺可以赚钱,家境应该不错,可是收入甚微,孩子又多,缺衣少食,日子过得很艰难。一天,他挑着担子要到叶塘圩打锡铺干活,刚走到“新角塘”那段乡道时,只见一位秀才模样的人正在东张西望,两眼看着岗排巷和寨下雷公寨一带的山脉地势。秀才听到脚步声,回头看见木姐公,便问道:“大叔,我是从福建远道而来,走到这里唇焦舌干,能不能给我一点水喝?”面对文质彬彬的人,木姐公顿起同情心,连声说:“可以,可以,跟我回家去喝!”便挑起担子重返家里,热情地招呼秀才进屋。秀才踏进简陋的瓦房,慢慢地坐下,接过木姐公递过来的水喝了几口,然后又抬起头望望门外,问道:“大叔,对面山坡上那座墓地是谁家的?”木姐公应道:“那是我祖先的,怎么,你看那墓地怎样?”正说着,有三个小男孩走进屋里,大的约十一、二岁,小的只有八、九岁,他们都没有裤子穿,只是下半身围着一条围裙,秀才顿时一怔。接着便与木姐公闲聊起来,他若有所思地说:“大叔,恕我直言,你家要想发家,我看挺有条件。”木姐公不解地说:“请先生指教!”秀才振振有词地说:“一是大叔为人忠厚老实,勤耕种精锡艺,对人诚恳有礼,人缘好,准有贵人相扶。二是你有三个令郎,若能送去读书,准能成为知书达理博学多才之人;再就是,我看你家祖墓面向印库山(雷公寨山),它能庇佑你家子孙成为掌印之才。有这三个条件,你家穷苦艰难的日子定能改变。”

 

  秀才的一席话,让木姐公考虑了三天三夜。他觉得秀才的话有理,要想发家,除了勤劳俭朴,还得靠儿子认真读书,培育成材。他下定决心,送儿子进私塾学校读书。从此,全家节衣缩食,辛勤劳作,他更是早出晚归,赴圩打锡赚钱,筹集学费。

 

  俗话说,行善贵人扶。一天,有个酿酒财主请木姐公到他的作坊加工两副酒盆。他不辞辛劳,抓紧制作。完工后,木姐公见对方热情相待,便免收加工费,还打了一个酒壶送给财主,表示感谢。财主得知木姐公因缴儿子读书造成债务缠身,艰难度日,便慷慨地送给可制作一副酒盆的“锡锭”给木姐公,并教他酿酒技术。木姐公经过对方的指点,很快掌握酿酒技艺,并开了一个小作坊,还在龙田圩开设酒店,以酿酒赚钱。此后,他不仅酿酒,还养猪,收入逐渐增加,家庭生活也有了转机。

 

  不觉间,儿子进入青年时期,需要一大笔学费,木姐公便向本屋的“公饷”贷款(谷),送两个儿子去梅县求学。毕业后他们在梅县任教多年,才还清“公饷”债务。功夫不负有心人,木姐公的儿子逐渐有了出息,长子由张发奎推荐到粤北某县任县长;三儿则回兴宁与新陂李幼屏等人兴建了兴宁县第一条公路(即兴叶公路),还架设了桥梁,质量很好,三儿还担任了“利民行车公司”的站长。

 

  民国中期的一天,当年那个秀才又来到木姐公家,他是想了解一下当年他的预言是否灵应。木姐公见到他,热情招待,再次跟他交谈,当他听到木姐公的儿子均有成就,便建议木姐公在印库山下的乡道旁建一座穿心茶亭,供过路行人歇息,为大家做件善事。木姐公谨记秀才的话,第二年便牵头兴建了寨下河北岸村道侧的茶亭,路过的百姓齐声称赞,直到20世纪60年代在修筑公路时茶亭才被拆去。

 

  后来,木姐公的六个孙辈都分别毕业于大学和中专,他家成为书香之家,被传为佳话。

 

                                                           (韩玉恒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