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围龙屋故事】读书为重励后人
浏览次数:998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4-20  

  松山围,位于兴宁市福兴街道锦华村,系陈氏五世祖陈懋彰创建,始建于清初,坐西南向东北,为三堂四横三围围龙屋,分布面积68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843.8平方米。

  

读书为重励后人

 

  在福兴街道锦华村,有一座古老的椭圆形围龙屋,坐落在碧绿的田野间,门前地势宽阔,一马平川,而屋内古朴典雅,弥漫书香气息。这座围龙屋叫松山围祖屋。

 

  松山围的先辈在创建祖屋时,就立下祖训:“读书为重,次即农桑”,把读书培育人才放在首位。后裔牢记祖训,不负祖辈厚望,传承发扬“读书为重”的优良传统,重视教育,兴办学堂,极力鼓励子孙读书。清代时,祖辈便在祖屋范围设立了“兼善山房”和“嵩山私塾”,招收本族的子女入学。

 

  当时,松山围的村民比较贫穷,大多数人只是靠耕种田地为业,艰难度日,要缴子女上学极为困难。眼看着好些小孩无钱上学,老一辈便召集族人研究,商量对策,提出“设祖饷助学”的建议,立刻受到族人的响应,有的捐谷,有的捐钱,通过祖饷助学,终于使贫苦子女读上了书。家长极力勉励孩子刻苦用功,学子则勤奋读书,终于取得了好的成绩,清朝时期,该屋出了3个举人,20个秀才。

 

  清末民初,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私塾满足不了学子的需求。1906年,由陈谷芗倡导创办“河西小学”。初办时,校舍简陋,以路旁几间小店改建而成。初期是初级小学,随着学生来源的范围扩大,人数逐年增加,转办为有初、高级的完全小学。董事长和校长都是以本姓族中较有资望的人担任,后来每学期有学生200人左右。教室不足,便借附近联华屋的大厅开班上课,办学经费以收学费、学米为主,不足部分由族内祖饷解决。松山围继续以祖饷支持本屋学子上学,凡是本屋孩子考上高一级学校,祖饷都给予补助和奖励上学经费,从而调动了学子的积极性,民国时期出了不少大学生,其中有2名大学教授。新中国建立后,松山围后裔中出了不少大学生和优秀人才。

 

  岁月更序,日月如梭。虽然时光流逝,社会在发展,但是松山围的后裔始终不忘“读书为重”的祖训,依然重视教育,学子刻苦读书。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不少热心人满腔热情支持教育事业,培育人才。其中有一位就为助学重教作出无私奉献的松山围后裔,他就是自学成才获得个体中医上岗资格证、行医许可证的中医名师陈胜征。他不仅刻苦钻研医术,日渐精通,而且热情为患者服务,远近闻名。他开设药店事业有成后,倾情支持教育事业,他平时艰苦朴素,省吃俭用,却慷慨解囊,捐资100万元设立“奖学金”,用利息资助贫困学生,被传为佳话。

       

                                       (陈胜荣等口述,刘乐群、范远达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