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832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3-07 |
经商务农做大屋
在黄槐镇宝龙村有一座结构独特的围龙屋,坐东向西,屋内有三堂,90多间砖瓦房,选用的木材很讲究,外围则用石灰配料建成。有条小河绕至门前,再往南流去。屋后是座高山,山势奇特由北向南延伸,围屋背靠山嘴,稍远一点望去,真像一头雄姿勃勃的大象,头腰尾齐全,栩栩如生,风水师起名为“象形”,后称为宝龙何氏象形围龙屋。
这座围龙屋是黄槐老富岭何德聪公落基的老祖屋。“象形”祖屋的建造是文道公。他迁入宝龙后,暂居在枫山坪,搭建个小店,以经营酒、豆腐,并结合养猪务农,一家勤勤俭俭,勉强维持生计。稍有一点积蓄后,便筹划建围龙屋。过去,人们讲究屋场风水地理环境,文道公为了日后财丁兴旺,建造祖屋时,特地拜请江西风水师,进行三番五次察研琢磨,才最后定点。然而因象形屋部分宅居地原本是苏姓的不完整的房屋,苏屋主人也请来一个江西风水师苏先生,但苏屋主人有点瞧不起他,冷漠对待。苏先生观颜察色,心中不悦,便离开苏家,另走他乡——温公村。相隔不远处的文道公知情后,急忙追赶,将夜幕降临赶路的苏先生留下,对其彬彬有礼,留宿一晚。尔后把仅养的一只鸡宰了招待,苏先生非常感激。饭后饮茶闲谈,文道公便道出一句:“苏先生能否帮我找个合适的地方,可作后裔安居之地,再谋发展。”苏先生随即应允:“可以,你能否去苏屋周围求得土地。如能,那个地方准是个理想的宅基地。”于是文道公想方设法,与苏姓人家打通关系,提出要求,并把苏家周围的土地买过来。苏氏看到此情况,就逐步带领家人离开此地,迁至他乡。在此情况下,文道公以自己本有的土地为主,再续买苏氏宅基地合并一体,在象形落基地开始兴建围屋。
后来,文道公迎娶刘氏为妻,夫妻齐心合力,起早摸黑,吃苦耐劳,既经营好商店,又养猪耕田,商农结合,财力日益壮大,再通过努力奋斗,只用了九年时间,终于将“象形”祖屋筑就完善,为后裔繁衍发展打下基础。
文道公夫妻生下两子,教育有方,用两首民歌教诲后裔:“凡人出生一身无,总要有志立心头。勤劳俭朴创业绩,贫寒转运变富有。”“告诫后人志不休,坐享其成有变无,知书识礼从小起,成家立业驻千秋。”每到晚间或逢年佳节子孙较齐时,都汇聚一起,文道公则引古借今,用典型事例教育晚辈如何做人,如何立志创业,不得坐享其成,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奋斗,再创美好明天。前辈的谆谆告诫,晚辈的虚心进取,终于取得较好的业绩。
(何胜华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