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围龙屋故事】罗之濯轶事
浏览次数:859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2-25  

  下新罗屋,位于兴宁市刁坊镇周兴村藜岭下。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系罗氏十四世叶凤兴建。坐西向东,为三堂四横棋盘屋,分布面积61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4713.8平方米。

 

罗之濯轶事

 

  在兴梅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兴宁三支凿,五华三包药。说的是兴宁、五华各有三个民间状师,专为民伸张正义,排忧解难,与官府相抗,为民谋福。三支凿者是指三个人名字都带濯字(濯与凿兴宁话同音同意),意指锋利,敢碰硬。罗之濯是三凿之一,他为民办事,留下许多佳话。

 

  罗之濯,生于清乾隆年间,刁坊镇周兴村人。出身于九代书香门第。据罗氏族谱记载,从罗之濯十世祖始到他本人(十三世)传至十八世后裔,整九代,都有人中举或考取秀才。“一门秀才”,“九叶书香”,名声显赫,书香望族。罗之濯自幼聪明,口笔两利。年仅13岁便考取秀才,后又在广州府参考,乾隆十八年(1753年)中乾隆癸酉科第二十九名举人。他自幼性格刚强,不惧权贵,不贪钱财,专为人民打抱不平,伸张正义。

 

  清乾隆年间,广东潮州发生一次特大洪灾,田园被毁,灾民被淹,染病饿死,惨不忍睹。其中有个南潮村,村民纷纷逃到山上,以避水灾,风雨侵袭,饥寒交迫,忽有人发现水中漂浮一死马,村民见之,高兴异常,立即将死马捞起,用来充饥。谁料这可闯下大祸,原来这死马乃当时“两广总督”最喜爱的“宝驹”,宰马事件很快传到总督耳里,总督大为恼火,吩咐手下贴出告示:“凡吃过总督坐骑之人,定将严加处置。”这下灾民可慌了手脚,一个个垂头丧气,叫苦连天,不知何日受到惩罚。罗之濯得知后,气愤填胸,他劝慰灾民,不要伤心,他定会帮大家排忧解难,说完他叫人取来纸笔,立刻写下一纸状词,叫人送至总督府,词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今南潮水患,死甚众,将军何暇问马?”虽然状纸仅二十七个字,但字字铿锵,犀利如匕首,直看得总督冷汗直流,当即叫人撕下告示,不敢再追究宰马之事。

 

  又一次,罗之濯去惠州访友,路遇一年轻女子,哀声痛哭,很是凄凉。罗之濯问这由来,女子道:“十七嫁人为妻,一年后夫死,家翁年正四十,家有十七小叔,全家三口,住房仅二间,两男一女,不知如何住好,不如一死,随夫而去。”罗之濯闻之,非常同情,劝她改嫁,妇人怕家翁不应,罗之濯叫她回家拿来纸笔,双膝为台,奋笔疾书,写下状词:为最难事,妾氏十七嫁,十八寡,翁公四十丧偶,弟十七未娶;仅有瓦房两间,难避嫌疑二字。哀哀上告!某地某人叩。

 

  这篇状词,仅仅四十三个字,字字珠玑,言简意赅,笔锋犀利,动人心思。知府大人看后,立即批示:准予改嫁。

 

                                                            (罗卓仁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