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围龙屋故事】送人送到天亮
浏览次数:864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1-20  

  龙兴围,位于兴宁市龙田镇金星村三样片。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系廖氏十六世祖于龙兴建。坐东北向西南,为三堂二横四角楼转一围围龙屋,分布面积409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548平方米。

 

送人送到天亮

 

  龙兴围,坐落在龙田镇金星村三样片,历经岁月沧桑,留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话说,清朝雍正年间,龙田金星村有叔侄两人,阿叔叫廖嘉卓,邑庠生;侄子叫廖于龙,叔侄关系很好,常在一起坐嬲。那时,廖于龙在江西做生意,赚了很多钱,准备在家乡做新屋,而廖嘉卓也要建房,两人便商议好,一同到石马购买树桁作樑。那年,叔侄两人到石马购买了不少树桁,从石马河水运至龙田,叔侄俩一路辛劳,终于把树桁运到龙田境内。树桁运到后,如何分配呢?令俩人颇费心思。廖于龙认为,廖嘉卓是自己的叔辈,应该先让他挑选。而廖嘉卓觉得,廖于龙是自己的侄子,当长辈的要把好处留给后一辈,要他先挑选。因此,两人互相推让。廖嘉卓见侄子不听劝,恳切地说:“贤侄,你就听阿叔的话,把大的树桁全部挑去,不然的话,人家会说大的欺负小的!”廖于龙还想推让,廖嘉卓坚决地说:“一言既出,不容再议!”廖于龙为了维护阿叔的面子和权威,不便违反廖嘉卓的意愿,只好听从阿叔的话。接着,廖嘉卓便把一条条较大的树桁挑给廖于龙。廖于龙叫人扛着大树桁回村,村里有人在议论,说一条较大的树桁都让给侄子建屋,真是难得有这样宽宏大量的阿叔。

 

  廖于龙购回树桁后,便在金星三样片建起了三堂两横四角楼转一围围龙屋的“龙兴围”,而廖嘉卓则在相距2里多远的地方建起“友善围”。叔侄两人亲密无间,经常来往交谈。

 

  有一天晚上,廖于龙到友善围去找廖嘉卓闲聊,廖嘉卓热情接待,叔侄俩越谈越投机,话匣子打开就没个完,一直聊到下半夜,廖于龙才起身告辞。此时,夜深人静,月色溶溶,廖嘉卓见廖于龙单独一个人回去,很不放心,便执意要送他。虽然廖于龙说不怕,一再婉阻,但廖嘉卓坚持要送也没办法,因此两人便乘着月色,踏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边走边谈,经过好一会才到达龙兴围。廖于龙怕阿叔疲劳,便挽留在屋内稍歇片刻,并泡上一壶浓浓的茶,边喝茶边闲聊,一谈又是好一会。此时,屋里的公鸡已叫了五遍,廖嘉卓见已到了五更时分,时间不早,便起身要走,廖于龙送出门外,见月亮已经下山,外面一片漆黑,便再次挽留阿叔在家过夜,廖嘉卓怕麻烦侄子,坚持要走。廖于龙见劝不住他,便又送他回家,慢慢地走在乡间小路上。走着走着,东边的天际露出一丝丝曙光。廖于龙送廖嘉卓到达友善围时,天已经亮了,廖嘉卓大笑起来:“看,送人送到天亮!”从此,村里便把这事传为美谈,称赞叔侄的深厚情谊。

 

                                                   

凿掉黄泥现屋名

 

  龙兴围大门的正上方镶着一块红底金字的门额,门额正中的“龙兴围”三个大字,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光彩,门额的左侧刻有“雍正玖年创基棠自题”的字样,这屋名的三个大字是屋主廖于龙自题的字。据风水先生所说,此屋的地理位置是有龙脉经过之处,为求日后人丁、家业兴旺,便取名“龙兴围”。龙兴围建起后,繁衍了历代子孙,培育出许多人才,有廖中天、廖颂尧、廖亚辉等将军6人,处级干部26人,还有教授、博士生等一批。该屋的乡亲,觉得居住在这屋里很是荣耀,屋内的乡亲和睦相处,呈现一派和谐气氛。

 

  随着历史时代的推移,龙兴围也经受着风风雨雨的侵袭。文化大革命初期,社会上刮起无政府主义的歪风,到处掀起“破四旧,立四新”的热潮,有人说,这祖屋的名字具有封建迷信的色彩,宣扬龙脉兴旺,应该把它盖住。于是,有人便行动起来,用烂泥、稈茎、石灰搅拌在一起,架上竹梯,用泥巴把大门匾额盖住,好像一块“疮疤”留在大门上。村民常常出入大门,看到这模样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在那个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大家只有敢怒不敢言,谁也不敢去铲掉这“疮疤”,怕被别人说是封建主义卷土重来,怕带来麻烦,只好继续保持原状。经过一番风吹日晒,龙兴围大门上方门额的泥巴越来越坚固,牢牢地糊在墙上,村民只好把满腔的不满压在心底。

 

  春风吹拂,山河换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这里,处处一派生机,村民心头的压抑也减轻了许多。也许是过惯了这些年的日子,也许是熟视无睹,大家对被泥巴糊住的屋匾也未产生过异议,更没有采取行动。直至1982年夏季的一天,在外工作的一位乡贤回到家乡后,看到仍被泥巴糊住的大门匾额,心里很不是滋味,便发起议论,现在都是什么年代了,改革开放了,怎么这大门的屋名还被封住!经他这么一启发,村里人便议论纷纷,齐声附和要把这泥巴铲去。大家一商量,便各自拿来铁锤和泥刀,扛来竹梯,小心翼翼地把糊着的泥巴一块一块凿掉铲去,然后用清水把门额洗干净,重现“龙兴围”三个大字。但是,经过长达10多年泥巴的封闭,门额已经失去了原来的色泽。村民又发起倡议,得到大家的支持,筹集了一些资金,把门额重新油漆翻新,涂上鲜红的底色,而“龙兴围”三个大字则贴上金箔,使之闪闪发光,村民齐声叫好。但是,经过年长月久,祖屋的面貌已逐渐变旧,破损不全。为了更好地保护祖屋,在一些村民的倡导下,得到长辈的大力支持,成立了祖屋理事会,发动大家捐款,筹集了一笔资金重修老屋,使之焕然一新,重现亮丽的风采。

 

                                                           (刘乐群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