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794 作者: 陈作新搜集整理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5-10-14 |
一块小方镜
在兴宁罗岗镇与龙川县交界处的顽畲村(现元潘村)松柏塘,曾留下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第六团指战员们的脚印,留下了一块小方镜的动人故事。
那是在1949年夏季的一天上午,松柏塘来了一支解放军,在屋前屋后驻扎下来,准备跟胡琏、谢海筹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打仗。
这天上午,松柏塘20多岁的杨满姐,从地里干活回来时,只见禾坪里聚集着一群穿着军装的年轻姑娘,她们帮群众干活,挑水,打扫卫生,显得活泼可爱。看到这些兵姑娘,杨满姐顿时联想起自己的身世,心里不禁涌出难言的酸楚。
杨满姐的祖籍在龙川县,刚满周岁时,便被卖到罗岗顽畲村给人做童养媳,一直守在丈夫家里。可是她17岁那年,丈夫被穷苦的生活折磨,竟然倒下了,离开了人世。从此她过上了守寡的日子,长年累月,含辛茹苦,被封建的旧礼教压得抬不起头来,年纪轻轻的她,天天在田间劳作,夜晚伴着孤灯,守着空房,面对冷月,饱尝痛苦,常常暗中流下伤心的泪水。艰难的生活和痛苦的折磨,使她变得虚弱,变得憔悴衰老了。
中午,杨满姐正在厨房里做饭,忽然一个女兵走了进来,亲热地说:“大姐,我来帮你做饭!”
看到女兵满面笑容的模样,杨满姐紧绷着的脸不由松开了:“姑娘,不,同志,你们都够辛苦的,还是先歇歇吧!”
女兵笑着说:“大姐,你别介意,我们都是老百姓自己的军队,我们也是一家人呀,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说完,女兵便走到灶前帮杨满姐烧火,慢慢地聊了起来。
自那天后,女兵常到杨满姐家里来。她也常跟女兵一块干活,帮助部队烧火做饭,发动群众送柴草送菜,她们之间的感情开始融洽起来,两人也变得无话不谈,杨满姐也把自己的身世跟女兵谈起。听到杨满姐的情况后,女兵关切同情地说:“大姐,你一个人守着这个家够辛苦的!”这话触到杨满姐的痛处,泪水不由扑簌簌地掉了下来,唉声叹气地说:“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女兵听到这话后,又是开导又是鼓励她,说:“办法是自己想出来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如今的世道不同了,眼看国民党反动派就要被赶走,新中国就要建立,旧社会那些封建旧习就要废除,好日子就要来了,你要振作起来,勇敢去寻找自己的幸福!”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开导,杨满姐的心里开始活动起来。这时,女兵又鼓励她说:“大姐,你要大胆去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重新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你还怕什么呢?”听到这话,杨满姐心里像充满了勇气。
几天后的一天早上,女兵显得很匆忙,急着收拾行装。杨满姐感到奇怪,轻轻地问:“姑娘,你要去哪?”
女兵看了看杨满姐,脸色凝重地说:“大姐,我们有任务要离开这里,到山那边去打仗!”
“什么,你也去打仗?”杨满姐有点不相信地说。
“是去打仗!”女兵说:“大姐,我也舍不得离开你,但军情紧急,不能久留。”
“姑娘,姐真舍不得你走呀!”杨满姐依依不舍地说:“喂,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呢?”
“这说不定,不过,我们以后还会见面的!”女兵拉着杨满姐的手说:“我对你说的话,你要记住,待以后我回来再抱你的胖儿子。”
这突如其来的事情,一时使杨满姐不知如何是好,她知道,这女兵要去土磜村打仗,她希望女兵能平安地回来,她赶紧拉住女兵的手,难舍的军民情,姐妹情,一时说不出一句话,只是一头扑在女兵的怀里哭了,落下不愿分离的眼泪。这时,女兵的眼眶红了,在衣袋里摸索了一会,掏出一块小方镜,塞到杨满姐手里,说:“大姐,多谢这几天你对我的照顾,没有什么东西送给你,只有这块小方镜送给你作个留念吧。”
杨满姐紧握着那块小方镜,许久没松开,她只觉得,这小方镜里散发着一股热量,把温暖注满全身。
女兵在紧急集合声中走了,杨满姐和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直送到女兵的身影消失在山间。
岁月匆匆,时光悠悠,日子一天天过去。杨满姐常常拿出那块小方镜,照着自己的脸,一次次又想起了那位女兵,走起路来也有了威气。解放后,她带着这块小方镜与丈夫结婚,建立了新的家庭。后来,儿子出世了,她又拿起那块小方镜,盼着女兵能回来抱她的儿子。
女兵一直没有来,但杨满姐总觉得女兵在自己身边,当她拿起那块小方镜照着自己的脸时,似乎女兵在看着自己。后来,杨满姐添了孙子,她又拿起那块小方镜,盼着女兵抱她的孙子。尽管等不到女兵,杨满姐不忘嘱咐自己的子孙,在她百年之后,要好好保管这块小方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