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围龙屋故事】妙计过险关
浏览次数:824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2-23  

妙计过险关

 

  1930年初春的一天上午,天晴气朗,春风送暖。在通往兴宁县石马区的山路上,走过来一支规模壮观的祭坟队伍。只见前面八音开路,吹吹打打,接着是一副轿子,遮得严严实实,后面是山民装束的男男女女,挑着箩担,装着祭品,向深山进发。走着走着,突然前面跑过来一个人,走到轿子面前,轻轻地说:“刘团长,山顶上来了一支反动派的军队。”轿子里的人镇定地说:“照计行事,继续前进!”

 

  若问轿子里面的人是谁?他就是当时的红十二团团长刘光夏。

 

  刘光夏,兴宁县水口镇下堡人,1904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他胆大机灵,富有反抗精神,敢于同体罚学生的老师争辩,敢于摧毁神坛的泥菩萨。小学读书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后,他经常回乡教唱革命歌曲,后来在梅县梅州中学、兴宁兴民中学读书。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著作和进步书籍,不断接受革命思想。中学毕业后,因为家境贫寒,他只好到兴宁附城的新陂小学教书,由于敢于跟当地封建势力的头子展开斗争,不到一年,便被辞退了。刘光夏回到家乡后,多次组织贫苦农民袭击其侄、恶霸地主、水口区团防主任刘大用,使县署官僚和土豪劣绅深为震惊。1926年春,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并在军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八一”前夕,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训练的刘光夏,根据党组织的指示,从武汉回到兴宁,首先在水口盐米沙组织农民武装,并积极发动兴宁县第二次农民武装暴动,带队攻打县城,后来成为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十二团团长。

 

  这一次,刘光夏接到命令,火速带领队伍北上,与罗浮大信红军配合。敌人得到消息,派出了大批兵力在大路小路围追堵截。

 

  面对这一情况,刘光夏随机应变,决定绕道石马,迅速筹备祭坟的物品,把队伍装扮成祭坟的人员,把枪枝弹药分别装进轿杠轿底和箩担底下,上面堆放猪肉鸡鸭等祭品,若是一旦被敌人阻拦,便进入战斗。把这些一一办妥后,刘光夏便带着队伍出发,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刚走不远,便看到在路上设卡的国民党反动军队。

 

  “站住,干什么的?”敌人老远就喊话了。

 

  “祭坟扫墓的!”走在前面的是刘团长的警卫员,他充当“理事”角色。

 

  “回去,统统回去!上级有令封山锁路捉拿刘光夏!”

 

  这时祭坟队伍里故意你一言我一语骂开了:

 

  “连路也不准人行,这是什么世道?!”

 

  “哼,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唉,不知是刘光夏厉害,还是你们胆小心虚?”

 

  “择了吉日良辰,办好酒肉祭品,半路遇到鬼,真是狗血泼……”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能耽误我们祭祖大事!”“过!”“快过!”

 

  “弟兄们,上!”突然敌军中走出个高个子,把驳壳枪一挥,20多个敌军士兵呼地拉开枪栓,站在路两边排成“八”字队形,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祭祖队伍,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长官,这是干什么?”理事镇定地问高个子。

 

  “让你们看看这里是谁的地盘,谁敢越过半步,老子就开枪了!”高个子吼道。

 

  “哦——”这时刘光夏走出轿子,他戴着眼镜,身着长衫,一副斯文得体的打扮。他对祭坟队伍挥手:“大家安静、安静。这里的长官忠于职守,例行公务,我们应予协助!”接着转过身,掏出“老刀牌”香烟,递给高个子一支,又抽出一支叼在嘴上,当理事的警卫员恭敬地为他点火。

 

  高个子看眼前之人穿戴不凡,谈吐不俗,吐着烟圈问:“什么人?有良民证吗?”

 

  “有。”刘光夏掏出递过去。

 

  “这是广州大新实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特地回家拜祭祖坟!”“理事”一边附和着。

 

  “长官,说来是缘分,那是我祖父的祖父,交结了贵地的挚诚好友,求得宝地金山,安葬祖先。”刘光夏侃侃而谈:“几十年来或是风水应验,或是诚心回报,主着我家生意兴隆,添丁发财,所以忘不了山神地主,祖辈前贤,年年……”

 

  “不行!”高个子丢掉烟头:“你们不迟不早,偏偏现在局势乱,风声紧。你知道吗?刘光夏胆大得很,常常诡计多端,惯于……”

 

  “理事”适时帮腔:“山下检查过了,这里……”

 

  “这里是我的地盘,出了岔子砍我的脑袋呢,岂能不防?”高个子没好气的说。

 

  “要防!要防!”刘光夏乘势接过话,对挑箩担祭品的喊:“过来,快给长官检查!”挑担的应声过来,逐一揭开盖,只见箩里装着鸡鸭鱼肉,香烟老酒,还有特别显目的红色利是,高个子卷起衣袖想俯身翻看箩底,大家的心紧缩了一下,只见刘光夏眼疾手快,拿出几个红色利是,说:“这是感谢山主的红包,你是当地的主,又是官,一定要酬谢。”说完塞到高个子怀里。高个子“这、这……”地收下了。刘光夏说:“这是缘分吧!”

 

  这时,“理事”故意在刘光夏耳边说:“董事长,时辰耽误不得,能不能快点?”高个子这时眉开眼笑问:“山下真的检查过了?”大家异口同声:“真的!”高个子挥挥手:“那就走吧!”他随即指挥队伍让路,官兵们目送着刘光夏进山。正是:

 

  冤家路窄勇者胜,英雄岂怕虎山行!

 

  1930年10月20日,刘光夏奉命带队攻打江西省寻邬的澄江圩。战斗由拂晓打到中午,由于寡不敌众,工农革命军伤亡惨重。刘光夏双腿重伤,只能由警卫员何金娣、刘胜贵轮流背着撤退。眼看敌人追上来了,刘光夏说:“背不走了,我宁受其死,不受其辱,请你们给我加枪,把文件带走。”何刘两同志泪如雨下,双膝长跪。刘光夏猛地拿起枪,对着喉咙扣动板机,壮烈牺牲,时年26岁。

 

  刘光夏血染青山,映山红年年烂漫。英雄的业绩千秋万代永存,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共辉!

 

(根据肖海灵、刘雨汀、陈子贤《戎马一生显神威,为党尽忠垂青史》一文改编) 

 

                                                                 (林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