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围龙屋故事】奇 遇 结 金 兰
浏览次数:790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2-16  

 

  在大坪镇屏汉村,有一座围龙屋叫“久安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出了一位革命志士罗屏汉,带领群众闹革命,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

 

  1927年春,罗屏汉(原名庆良,别名志鸿)回到家乡大坪白云乡,在钦文学校(现屏汉小学)任教师,他以教书掩护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革命活动。

 

  这天是大坪圩日,校长吩咐他到圩场买些大米和教学用具。他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山路来到大坪圩。在米行,他见一青年正在卖大米,忙上前去看了看,觉得白花花的大米质量不错,便上前问价,然后便讲定价钱,原来这人是江西寻邬县吉潭镇老街巷人,叫潘秉星。过了秤付了钱就买下了,并叮嘱青年帮忙挑回学校。刚走几步,罗屏汉突然想起什么,要对方等一等,说到对面书店买些纸、笔、墨就一起回去。那青年答应在大树边等候。罗屏汉刚走开一会儿,就来了一帮民团团丁,他们见潘秉星不像本地人,又见他身边有两袋白米,带队的弯下腰掏了掏白米,冷冷地问:“这米多少钱?”潘秉星忙答:“长官,这米人家已经付钱买下了。”那人立即拉下脸凶狠地说:“敢在我的地盘做买卖,马上给老子缴税!”潘秉星不想惹事,忙掏出钱交税想打发他们,不料,整个钱袋都被那人抢夺去了,还歪头歪脑地说:“你这点钱也够交税?!”不由分说,就叫手下的人把两袋米也抬走了。潘秉星见状央求道:“长官,钱全都给你了,你还要将米抬走,我怎么向买主交代啊?”那人一听火冒三丈,一脚踢在潘秉星胸口上,潘秉星跌倒在地上,急忙挣扎。这时一直蹲在旁边的猎狗见主人受欺负,“汪”的一声蹿上去往那人的腿肚子就是一口,且咬住不放,痛得那人“哇哇“直叫,团丁们顿时乱作一团,用枪托狠击猎狗,那人仍然无法脱身,忙拔出驳壳枪正想朝猎狗脑门开枪。这时,潘秉星一声口哨,猎狗忙松开口,一下子跑得无影无踪了。那人威风扫地,恼羞成怒,命令团丁把潘秉星抓起来,潘秉星忍无可忍猛地站起来,两眼圆睁,满脸仇恨,端起用布包扎好隐藏在竹箩中打野猪的铳,露出黑黑的枪口对着那人雷鸣般大吼:“狗腿子!哪个再敢往前一步,我就把你们带头的先毙了!”这声音把那人给镇住了,脸色青一阵红一阵,尿都吓出来了,团丁见状吓得惊呆了,忙扶起那人狼狈地逃走了。

 

  这一切全被从书店返回的罗屏汉看到了,他是中共地下党员,正在大坪、罗岗一带发展革命力量,物色一批经得起考验的优秀人员,潘秉星刚才的表现刚强勇敢,关键时刻显示出超人的胆识,罗屏汉立即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要不失时机尽快争取这个好汉。他忙走过去和潘秉星握手:“老表啊,真是对不起,要不是叫你等我一下,就不至于把你害成这样!”潘秉星并不责怪罗屏汉,说:“这怎么能怪先生呢?这些恶霸我见多了,我不怕他们。只是你的米让他们抢走了,我没能看住,不过我一定会还你的!”说着把铳枪放在罗屏汉手上,表示作抵押(当时,铳枪是较值钱的东西)。罗屏汉看到对方的举动,更相信自己的眼力,心想:这好汉守信义,正直不怕邪恶,可交友!罗屏汉非常激动,脑子里产生的不仅仅是为党组织发展优秀人员的想法,并从心里非常敬佩这位不平凡的汉子。这时他才细细打量起眼前的老表来:这汉子20多岁,身材魁梧,方脸,黝黑皮肤,两眼炯炯有神,长相威武。于是罗屏汉非常诚恳地说:“老表啊!其它的我不想多说了,我很佩服你刚才的英雄气概,如果不介意的话,和你做个朋友好不好?”潘秉星觉得有点突然,以为罗屏汉是在开玩笑,便仔细端详眼前的这位先生:年轻英俊,气度非凡。两人对视了好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彼此都像读懂了对方的诚心,真好像一见如故的老朋友。但潘秉星却故意说:“我不跟你做朋友,没意思!”罗屏汉一听,失望极了,怪不好意思的。然而潘秉星接着说:“要做就做个兄弟吧,我们农民百姓不兴朋友不朋友的,听着别扭!”原来这个小青年还挺幽默,顿时两人会心地哈哈大笑起来。眼看已近晌午,罗屏汉便说:“兄弟,走,今天我做东,请您这个好兄弟吃顿便饭,如何?”于是,他们在附近一家小饭馆里边吃边聊,谈天说地,义结金兰,直聊到下午4时多才依依道别。

 

  潘秉星痛恨地主、恶霸的反动统治,心里藏着阶级仇恨,又有很深的爱国热情,在罗屏汉的耐心引导下,他很快就被吸收为中共地下交通员,两人结为八拜之交的兄弟。从此,潘秉星铁了心跟着罗屏汉,走上了革命道路,当上粤闽赣军区挺进队司令员罗屏汉的警卫员。他勇敢、忠诚、机智、灵活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成为罗屏汉最得力的助手。后来潘秉星出生入死,在9年近百次的大小战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奔走在山区的潘秉星,熟悉粤闽赣边区大小山路、村庄河流和地形地貌,这为后来红军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区、扩充红军、筹粮备战、掩护领导穿越白区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1935年7月9日,在大坪战斗中,遭到敌人的层层包围,罗屏汉负了重伤。为了保护战友,罗屏汉命令部下立即化整为零,脱险后到龙川大塘肚集结。随后又命令警卫员潘秉星赶快撤,但潘秉星不肯离开,要同生同死,罗屏汉见状,坚决命令潘秉星说:“能保存一个就是一个,快走!”这时敌人追上来了,为了保护战友,罗屏汉边打边走把敌人引开了。后来潘秉星撤回大塘肚,但不见部队踪影,知道大事不好。幸亏平远亲友收留了他。几天后,他又折回大坪去探听消息,突然听街边的人都在议论壮烈牺牲的罗屏汉,禁不住两行泪水哗哗地流,这才知道大坪战斗已失败,大部分战友已壮烈牺牲。他坐在与罗屏汉相遇结拜兄弟的大树下,越想越难过,伤心地嚎啕大哭,人们看他头发蓬松,哭得如此伤心,以为他是叫化子,是饿哭的,好心的人便去饭馆要了饭团给他充饥。后来潘秉星回到老家坜搭泥,仍然过着往日打猎、做麦芽糖、磨豆腐小生意的日子。几十年来,他没有在人前讲他的这段革命故事,但他每每喝酒时都会在身边多放一副碗筷,斟满酒,默默地思念战友,默默地仰望高高的远山,默默地回想着那战火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

 

                                                            (李小燕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