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兴宁市文明网! 中国·兴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围龙屋故事】乾隆赐匾“清官第”
浏览次数:747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2-15  

乾隆赐匾“清官第”

 

  在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的罗岗蕉坑村,有一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四个楼角,楼高三层足有14米高,建筑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整体结构虽然不是很特别,也没有雕龙画凤那么耀眼,但非常简朴壮观。尤为夺目的是拱门上方的匾额“清官第”三个金光闪闪、苍劲有力的大字,右上角书“乾隆十八年钦赠”的一行小字。为何皇帝会御赠这屋名呢?这里有一定的来由。

 

  原来建屋主人名叫袁镇兰,是乾隆年间考取的举人,被派到湖南省岳阳县任中堂知县。在岳阳县任职期间,他励政勤民,清廉守律,大兴利民之事,严惩顽徒匪夷,他每年派镖师武士到自己家中取银两后扮作商贩,从罗岗蕉坑村一直送到湖南省岳阳县任职之处,用于日常生活开销和公益事业之用。在其治理期间,百废俱兴,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当时在蕉坑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人人做官都能成为大财主,买田置业,称霸一方,唯独袁镇兰当县令还倒贴钱财,每年从家里送银子到湖南,真是天下独有,认为这样的官不做还好。其父华彦公却不以为然,对儿子为官清廉,不为利禄所动而感到欣慰,很支持儿子为官清廉执法。朝廷闻此,便派人到岳阳勘实,看到果真如此,皇帝对袁镇兰十分赞赏,为倡导反腐倡廉,以示天下,特赐匾“清官第”奖赏中堂县令袁镇兰。当时君主专制的王朝,能有朝廷赐匾的屋名“清官第”悬挂在住宅大门上,作为世代屋名实属罕见。或许缘于此,清官第历来屋风纯正,子孙在各行各业均有建树。

 

  历经多年风雨,后来清官第因无人居住,年久失修,有的墙体已倒塌。尚存墙体尽管被尘土侵蚀而斑驳,但斑驳中见证着历史,熠熠生辉的“清官第”以它特有的魅力,书写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清廉一世”的传奇,警示着后人。

 

                                 (袁文星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