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815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2-16 |
善述围,位于兴宁市罗岗镇柿子坪村。此屋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系袁氏十八世祖述初兴建。坐西北向东南,为四堂四横四角楼围屋,分布面积439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638平方米。中厅两侧有“忠、孝、廉、节”4个大字。2009年12月,公布为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菩萨心肠刘如娘
罗岗镇柿子坪的善述围,最大的特色是浸透了儒家思想的屋宇文化。整屋书写、雕刻于梁柱、墙壁、屏风上的诗联、图案寓意深刻,蕴含着仁、义、信、善内涵,斗门“大夫第”上书“仁风扬梓里,和气蔼蓬门”;“水含其和山挺其秀,雪庆我瑞风扬我仁”。“善述围”三个大字悬挂大门上方,左右两侧石刻门联:“善名传瑞雪,述德望云礽”。中厅两侧,悬挂着每字两平方米大的 “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据传此字出自于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手迹,是屋宇主人袁述初教育家人的座右铭,也是袁氏后裔历代珍藏的镇堂之宝。据说平远的大富豪姚德胜看了善述围后赞叹不已,认为此屋必定辈出人才,百世其昌。
善述围的女主人刘如娘不但经常以屋中的楹联、壁画内容教育家人,而且自己一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她生性谦和,懂得青草药治病和接生医术,因此周围的群众有什么疾病或家中有人分娩都会请她帮忙,她也有求必应,尽力帮忙,而且分文不收,有时有人要给她钱时,她总会说:“药是山上长的,接生是手上做的,你就让我积点德吧!”
20世纪20年代间的一个大年三十日,刘如娘到罗岗圩接生后,急匆匆地回家,当走到长排岗时,见到3个像讨饭的人无精打采地躺在路旁,她马上停住脚步问明情况。原来这3人都是因为患了麻疯病,被人遗弃,有家不能归。她顿生怜念,向前马上双手合十,连声说:“罪过、罪过”,并祈求菩萨保佑。随后扶起他们,叫他们到她家住下来,并承诺帮他们治病。三位病人十分感动,以为是观音再世,马上下跪三拜。回家后,刘如娘把他们安置在自己的房屋中,当作自己的亲戚一样招待。同时,安排家人照顾好他们的日常生活。自己到山上采来青草药,每天既口服又外敷,天天如此。3个月后,三位病人的病情有了好转。病者的家属听到情况后,十分感动,改变了遗弃病人的观念,主动前来把病人领回家中继续医治。
此事后,罗岗六堡都传唱一首山歌:
罗岗行上长排岗,
菩萨心肠刘如娘,
接生行医不用钱,
麻疯病人接来养。
善述围的后人,在良好的家风和屋宇文化的影响下,尊祖训、扬仁风,勤耕苦读,人才辈出。现在在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博士、教授、艺人多达300余人,不管是身居海外或国内工作的,还是农村耕耘者,均能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和亲睦邻,勤劳耕作,显亲扬名,百里乡里,馨香俎豆。
(陈作新搜集整理)